|
中國海軍“遼寧”號航空母艦。(資料圖) |
誰是贏家?文章認為,判斷“誰是贏家”的問題是最難的,因為中國反艦彈道導彈的表現如何,美國針對解放軍海軍發動的網絡戰攻擊效果,F-22戰機對中國戰機的實戰表現如何,解放軍海軍協同作戰的配合效率——這些都不得而知。最後,中美兩國究竟何時開戰也不知道,時間不同,兩軍的力量對比也不同。不過,戰爭結果通常取決於以下問題:一是電子戰。解放軍對美軍的攻擊取決於偵察人員與戰鬥人員之間的溝通。美國可以通過破壞這種溝通來削弱解放軍。二是導彈與導彈防禦的能力比拼。解放軍陸海空和火箭軍有能力對美軍發動大規模導彈攻擊。美國在這種攻擊下的生存能力,部分取決於防禦巡航導彈與彈道導彈的有效性,以及打擊並摧毀中國境內乃至中國周邊導彈發射裝置的能力。第三是聯合行動,即在高強度和高摧毀性的軍事行動中,解放軍各部門聯合作戰的效率。解放軍在過去幾十年裡並沒有獲得多少作戰經驗,此外,美國空海兩軍在“空海一體戰”概念下展開聯合行動的效率如何,也是需要探究的問題。第四是質量和數量問題。解放軍在某些類型的資產上具有數量優勢,特別是戰機和潛艇。美中技術與訓練差距將決定美軍能否生存並取勝。
戰爭如何收場?中美之戰不會以戰敗方在戰艦上簽署投降書結束。相反,戰敗一方有可能會為打響下一輪戰爭做準備。如果美軍獲勝,可能會影響中國的發展。如果中國獲勝,中國可以在宣告勝利的同時迫使美國和解,或是摧毀美國依賴的聯盟體系。失敗對美國內政的影響很難預測。
文章稱,中美兩國面臨的最大外交與政治挑戰可能是如何尋求一種方式,讓對方在承認軍事失利的同時保護對方的“榮譽”。如果這場戰爭演變為政權生存或國家榮譽之戰,就不存在贏家。總之,中美間的戰爭窗口期可能會持續很長時間,阻止戰爭爆發需要兩國外交官與決策者具備極高的智慧。
來源:環球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