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從香港區議會選舉撞區 窺建制派團結隱憂
http://www.crntt.hk   2015-11-16 00:32:14
2015香港區議會選舉,建制派撞區情況。(中評社製表)
  中評社香港11月16日電(記者 莊恭誠 高映竹)2015香港區議會選舉將於本周日(22日)投票。除了因應去年佔領行動而湧現的一批“傘兵”候選人在部分選區與傳統泛民互撼,建制派今屆選舉亦在至少七個選區出現撞區(即兩名同一陣營的候選人在同一選區競爭)的情況。中評社記者近日訪問了多位建制派成員,嘗試揭開有關區議會選舉候選人名單協調、建制派內部團結等問題的幕後細節。

  新富區補選:建制鷸蚌相爭 泛民漁翁得利

  今年6月,香港立法會表決政改方案一役,建制派意外出現混亂場面,多位支持政改的議員未能投票。之後,部分建制派議員在公開場合相互炮轟,指責對方要為投票一刻的失誤負上責任。更令人意外的是,建制派議員、港區全國人大代表的Whatsapp(手機通訊應用程式)內部群組對話內容,相繼被懷疑“內鬼”外洩。

  除此之外,被不少主流媒體和公眾忽略的一場補選,在7月的大埔區議會新富選區上演。選舉規模雖小,卻吸引了建制、泛民兩大陣營的高度關注,大批政治明星在投票當日湧入新富區,為名不見經傳的候選人拉票助選。(請見中評社報道:http://hk.crntt.com/doc/0_0_103852263_1.html)

  四個月後再回看這場補選,會發現其之所以值得留意,一方面在於這場補選實際上是去年佔領行動及今年政改方案表決之後,香港本地的第一場選舉,選舉結果多少會被視為未來香港政治選舉的風向標;另一方面,這場補選的三位候選人當中,有兩位具有建制派背景,選舉結果亦可想而知:泛民以不足300票的微弱優勢領先得票數第二的候選人,成功奪得這一12年來都未能染指的議席,而兩名具建制背景的候選人票數相加,則幾乎多出獲勝泛民候選人得票數的一倍。

  這無疑是鷸蚌相爭、漁翁得利的經典案例。

  選舉協調 集中票源

  新富區補選的結果,對於即將進行的2015香港區議會選舉——尤其是建制派一方——的現實意義,在今屆區選候選人名單確定後再次體現。

  中評社記者查閱香港選舉事務處官方公佈的候選人名單發現,至少在七個選區出現了有兩名打正旗號以建制派政黨名義參選的候選人,全部集中在新界,其中兩區有“無政治聯繫”的候選人參選、三區有泛民候選人競爭。

  事實上,無論建制或泛民陣營,各自都在選舉前就候選人名單進行內部協調。以區議會為例,協調的目標就是要確保在一個選區內,只有一名屬於己方陣營的候選人參選,以此集中票源,避免出現自己人打自己人的情況從而分薄票源、令對手“躺贏”;同時亦可將有限的候選人數量,分散到盡可能多的選區。

  泛民早於2007年香港區議會選舉前,就組成了名為“泛民區選聯盟”的鬆散政治團體,用以協調己方候選人。根據當年9月泛民方面公佈的資料,在該聯盟的協調下,有7個選區出現泛民“窩裡鬥”的局面,是1980年代以來最少的一次。

  2011年香港區議會選舉,由於就2010年香港政改方案產生巨大分歧,泛民中走激進路線的政團宣佈退出協調機制,並且公開表明將狙擊其它當時支持政改的泛民政黨的候選人。而今屆區議會選舉,除了有激進泛民政團仍不參與協調,部分由去年佔領行動衍生出的“傘兵”候選人,雖然政治理念與傳統泛民相近,但是同樣拒絕協調。

  至於建制派方面,雖然不像泛民成立了專門的公開組織進行協調工作,但實際上內部亦一直就有關問題進行溝通和聯繫,只是同樣未必能夠百分百協調成功。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相關專題: 中評香港網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