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專譯:筆鋒與刀鋒對抗 查理週刊撼動全球
http://www.crntt.hk   2015-01-10 01:11:50
法國諷刺漫畫雜志《查理週刊》槍擊事件目前統計已有12人死亡。據警方介紹,凶手屠殺過程中使用了卡拉什尼科夫自動步槍(AK系列)和火箭筒。
  中評社香港1月10日電(記者 黃蔚編譯報道)法國諷刺週刊《查理週刊》總部7日發生槍擊事件,已造成12人死亡。襲擊案發生地點位於巴黎市中心,警方稱襲擊者有3人,其中1人已投降。該事件引發廣泛關注,並激起全球漫畫家的聲援。

  《華盛頓郵報》發表曾獲普立茲評論獎的專欄記者羅賓遜(Eugene Robinson)的評論文章表示,至少從當下來看,巴黎諷刺性雜誌社《查理週刊》編輯部遇襲事件是一場痛心的悲劇。蒙面行兇者冷血打死兩名警察及十位新聞工作者,這其中就包括法國知名的卡通漫畫家,為被穆斯林認為受到褻瀆的先知報仇。然而,《查理週刊》因為這件事情之後,所受到的關注度卻比先前更為廣泛——報紙、電視及網絡都在爭相報道週刊遇襲事件。

  這是一個能夠讓人看到希望的好跡象。但我很擔心,如果我們不謹慎處理並警戒行事,那麼言論自由就會必將受到損害。縱使在道德層面上筆鋒比刀鋒更強大,但我們無法忽視這樣一個事實——沒有人會願意看到筆鋒引發一場真槍實彈的鬥爭。

  美國《大西洋週刊》網站刊發記者傑弗里•戈德堡(Jeffrey Goldberg)的評論文章稱,街道路燈上掛著一個“我是查理”的標語讓人感覺不錯,但卻傳達出一絲自負的情緒。現實生活中,我們並不都是“查理”。雖然歐洲是一個政治實體,但大部份不能與伊斯蘭主義的集權和瘋狂相抗爭的歐洲地區,就並不是“查理”。當然,大部新聞也無能算“查理”。任何一份出於對報復的恐懼而拒絕發表諷刺漫畫的刊物,都不是“查理”。

 


【 第1頁 第2頁 】 


    相關專題: 中評社編譯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