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心臟支架、人工關節之後,同屬高值醫用耗材的種植牙也將迎來國家層面集中帶量采購(下稱“國家集采”)。
日前,國新辦舉行深化藥品和高值醫用耗材集中帶量采購改革進展政策例行吹風會。會上,國家醫療保障局副局長陳金甫表示,在種植牙集采上,已廣泛聽取臨床、企業和各地意見,目前種植牙集采方案基本成熟。他進一步表示:“准備今年上半年力求能够推出地方集采的聯盟改革,實際上也是在國家主導下進行布局,在牙科種植體探索一種集采方式。”
此前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明確要求,常態化制度化開展藥品和高值醫用耗材集中帶量采購,進一步降低患者醫藥負擔,特別點名種植牙要在國家和省級層面開展集采。
“天價種牙”被詬病已久,成為民生痛點。目前,種植牙是治療牙齒缺失的最佳方案,兼具醫療與消費屬性。由於口腔耗材不在醫保報銷範圍之中,種一顆牙動輒要上萬元,人們以“種一口牙就是一輛寶馬車”來形容“種牙貴”。
據業內人士透露,種植牙價格虛高有很多因素。其中,進口產品壟斷是其價格虛高的主要誘因。國產口腔耗材產業起步晚,後來由於質量良莠不齊,逐漸被市場淘汰,導致“洋品牌”壟斷口腔市場。由於市場對種植牙存在剛性需求,不僅患者缺乏話語權,醫院在采購時也難有議價能力。此外,進口種植體的流通環節過多,要經過廠家、全國總代理、地級市代理、招投標代理公司、醫院等多個環節的加價,包含了高額的“推廣費用”甚至“灰色公關”,幾千元的產品暴增到上萬元。
事實上,針對“種牙貴”的民生痛點,國家集采邁出整治種植牙暴利的重要一步。從去年開始,浙江省寧波、四川、寧夏等地相繼發布文件,開始試水集采,希望通過集采擠掉種植牙不合理的價格水分,同時“以量換價”讓企業和患者共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