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貴州、內蒙古、甘肅、寧夏等可再生能源豐富、氣候適宜、數據中心綠色發展潛力較大的節點,重點提升算力服務品質和利用效率,充分發揮資源優勢,夯實網絡等基礎保障,積極承接全國範圍需後台加工、離綫分析、存儲備份等非實時算力需求,打造面向全國的非實時性算力保障基地。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雲計算與大數據研究所所長何寶宏撰文表示,“東數西算”通過東部和西部的有效對接,利用西部地區算力資源承接東部地區算力外溢需求,建立全國一體化協同創新體系,推動東西部走向的數據資源融合匯聚、流通交易。可以逐步改善我國數據中心供需失衡的問題,促進算力的全國性調度使用。
8個節點有哪些分工?
在上海新興信息通信技術應用研究院首席專家賀仁龍看來,簡單地概括,西部和東部主要區別是處理“冷數據”和“熱數據”。
賀仁龍告訴第一財經,“冷數據”一般指的是那些時效性需求不太高的,“熱數據”是對處理時間要求高、需要立刻做決策并運算的,例如自動駕駛、遠程醫療等。他說,對時效要求高的行業的數據仍然會放在東部,這些傳輸到部去成本也高,而“冷數據”和部分“溫數據”(介於“冷數據”和“熱數據”之間)可以考慮放在西部運算、分析、存儲。
數據中心集群對數字經濟的助力和實現雙碳來說是關鍵一環。
數據顯示,從供給來看,現在我國數據中心大概是500萬標准機架,80%在東部,西部大概只有20%,而數據中心的耗電量約占全國總耗電量的2%。
“都說數據中心是‘電老虎’,但是隨著清潔能源以及數據中心運用效率的提升,從長遠考慮,碳排放肯定是變低的。”賀仁龍解釋,相較於數據中心,工業、汽等碳排放更大,如果通過一體化的數據中心調節,比如工業互聯網運用下的智能制造,會減少更多碳排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