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2月8日電/據新華社報導,《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COP15)第二階段會議7日在加拿大蒙特利爾開幕,圍繞會議最重要的預期成果“2020年後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的談判進入最後衝刺時刻。中國正繼續發揮主席國的領導力和協調力,積極推動談判成功,為開啟全球生物多樣性治理新征程作出中國貢獻。
開啟全球生物多樣性治理新征程,是國際社會的熱切期盼。當前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形勢嚴峻,約100萬個物種面臨滅絕威脅。2010年國際社會制定了2011至2020年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行動計劃,即“愛知目標”,其中設定20項目標,但到2020年沒有一項完全實現。全球生物多樣性喪失和生態系統退化對人類生存和發展構成重大風險。
正在談判中的“框架”是為到2030年乃至更長一段時間全球生物多樣性治理錨定方向的總體性、戰略性綱領文件。本世紀第二個十年已過去近兩年,時間緊迫,參會各方都表現出了推動“框架”達成的強烈意願。正如澳大利亞大堡礁海洋公園管理局主席伊恩·波因納所言,本屆大會至關重要,希望看到各方達成有足夠雄心而又務實可行的最終“框架”,切實遏制自然系統退化趨勢。
開啟全球生物多樣性治理新征程,中國已帶頭夯實基礎。中國自擔任COP15主席國以來,全面履職盡責,多角度、多維度、多層次溝通協調,發揮主席國的領導力和協調力,積極推動磋商談判進程。在昆明舉行的第一階段會議上,中方在高級別會議期間首次設置並成功舉辦了領導人峰會,提出了一系列務實有力的舉措。第一階段會議還通過了《昆明宣言》,為全球生物多樣性治理進程提供了政治動力。
第一階段會議以來,中方組織召開了近40次公約主席團會議,並在工作組會議中作為主席國積極協調各方,推動各方為達成“框架”相向而行。目前,“框架”結構及核心表述已經基本成型。世界自然基金會總幹事馬爾科·蘭貝蒂尼說,中國作為大會主席國與各方接觸、瞭解並解決觀點分歧、推動雄心處於合理水平,這對達成基於科學、未來避免災難性後果的“框架”而言是基礎性作用,因此中國在談判中的作用尤其在最後兩周的衝刺時刻絕對關鍵。
開啟全球生物多樣性治理新征程,亟待各方踐行共同體精神。“框架”談判並非一帆風順,各方在一些具體議題上還存在分歧。“框架”的通過和實施最終也有賴於其實施機制,尤其對於廣大發展中國家而言,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資源調動和資金支持,這是“框架”談判議題的重點和難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