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6月28日電/網評:民法典具有深厚文化底蘊
來源:人民日報 作者:謝鴻飛(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研究員)
我國民法典頒布兩年來,對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群眾生活都產生了重大影響。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民法典系統整合了新中國成立70多年來長期實踐形成的民事法律規範,汲取了中華民族5000多年優秀法律文化,借鑒了人類法治文明建設有益成果,是一部體現我國社會主義性質、符合人民利益和願望、順應時代發展要求的民法典”。汲取了中華民族五千多年優秀法律文化,是民法典的一個鮮明特色,也決定了民法典具有深厚文化底蘊。
有人認為,中國傳統社會中祗有刑法,沒有民法。這種看法失之偏頗。實際上,只要存在財產流轉和商品交換,相應的民事法律規範就不可或缺。只是在不同社會,民事法律規範的表現形式和發揮作用的方式各不相同。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國古代主張民惟邦本、政得其民,禮法合治、德主刑輔,為政之要莫先於得人、治國先治吏,為政以德、正己修身,居安思危、改易更化,等等,這些都能給人們以重要啟示。”中華法系的一個重要特徵就是禮法合治,禮的許多內容被用來調整社會交往中的人身關係和財產關係。比如婚姻繼承等,都有相應禮制。我國歷代制訂的律、令、例等形式多樣的成文法中也包含為數不少的民事法律規範,涉及婚姻、家庭、繼承、土地、契約等許多事項。此外,還有眾多調整田宅細故的鄉規民約、民間習慣等。不難發現,我國古代民事法律不僅存在,而且內容豐富,為民法典編纂提供了豐厚滋養。在民法典編纂中,我們注意研究我國古代法制傳統和成敗得失,挖掘和傳承中華法律文化精華,汲取營養、擇善而用。
民法典的深厚文化底蘊,還體現在對中華文化精神的弘揚上。我們黨堅持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看待中華民族歷史,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研究闡釋中華文明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尚和合、求大同的精神特質和發展形態,闡明中國道路的深厚文化底蘊”。中華文明的這些精神特質也為民法典所繼承和發揚,使民法典更加彰顯出鮮明中國特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