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業運行平穩 積極應對不良貸款反彈
金融支持實體經濟,必須以自身的穩健運行為前提。
郭樹清表示,當前我國金融業運行平穩,風險整體可控,主要指標處於合理區間。“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國際金融市場經歷劇烈波動,相較而言,我國股、債、匯市場展現出較強的韌性和抗風險能力。”
數據顯示,二季度末,我國商業銀行流動性覆蓋率142.4%,資金支付能力充足;不良貸款率1.94%,較年初上升0.08個百分點;撥備覆蓋率182.4%,資本充足率14.21%,風險抵補能力較強。
郭樹清表示,同時必須要看到,當前金融風險仍然易發高發,一些潛在隱患依然較大,包括存量風險尚未得到徹底解決、不良資產上升壓力加大、資金面寬鬆背景下市場亂象極易反彈回潮等,對此一定要保持清醒,冷靜研判,未雨綢繆。
“上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影響,銀行業新形成不良貸款較去年同期有所上升。當前,經濟尚未全面恢復,疫情仍有較大不確定性,所帶來的金融風險也存在一定時滯,預計有相當規模貸款的風險會延後暴露,未來不良貸款上升壓力較大。”郭樹清說。
他表示,對此要密切關注,提早謀劃,積極應對。一是做實資產質量分類。督促銀行運用預期信用損失法評估貸款風險,真實反映企業經營變化。二是備足抵禦風險“彈藥”。要求銀行採取多種方法補足資本,提前加大撥備提取,提高未來風險抵禦能力。三是加大不良貸款處置力度。在充分揭示風險的前提下,研究分階段下調撥備覆蓋率的監管要求,釋放資源全部用於處置不良貸款。四是嚴控增量風險。督促銀行加強內部控制和風險管理,做好貸款“三查”,減少貸款損失。
“預計今年全年銀行業將處置不良貸款3.4萬億元,比去年的2.3萬億元加大了力度,明年的處置力度會更大,因為很多貸款延期了,一些問題明年才會暴露出來。”郭樹清說。
他表示,突如其來的疫情影響之下,原本經營很好的企業銷售中斷、訂單壓縮,不良貸款的反彈是必然的。“財政、金融、就業、產業各方面的政策要結合起來進行幫扶,多種手段把企業扶持起來,這樣我們的經濟大循環就會更正常、更容易一些。”
改革開放一如既往 更加注重政策落地
金融業對外開放,是我國對外開放的重頭戲。
郭樹清表示,近兩年,銀行業保險業共有34條對外開放措施陸續落地,形成了一批有示範性的實例,比如首家外資控股的理財公司、首家外資獨資保險控股公司等均獲准設立,今年上半年又批覆友邦保險在內地設立首家外資獨資壽險公司等。
對於下一步的金融開放政策,郭樹清表示,現在最主要的是抓已出台政策的落實。要鼓勵中外機構在產品、股權、管理和人才等方面開展合作,拓展開放廣度和深度。完善配套制度和基礎設施建設,營造更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營商環境。
“儘管現在國際環境發生較大變化,但這不會改變我們對外開放的大趨勢。疫情期間不斷有外資金融機構來中國落戶就是很好的證明,中國金融業對外開放的政策一如既往。”郭樹清說。
深化改革,是中國破解經濟發展難題的一把鑰匙。金融領域也是如此。
郭樹清表示,將下更大氣力深化金融領域關鍵性改革,包括加快中小銀行改革、大力支持直接融資、完善銀行保險機構公司治理等。
“要以加快中小銀行改革為突破口,提升金融機構體系穩健性。拓寬風險處置和資本補充資金來源,加快補充資本,因地制宜、分類施策,把深化改革與化解風險、完善治理結合起來。”郭樹清說,改革推進中,注意保持地方金融組織體系完整性,尤其要保持農信社或農商行縣域法人地位總體穩定。
他表示,要大力支持直接融資,促進融資結構優化。引導信托、理財和保險公司等機構樹立價值投資理念,做真正的專業投資、價值投資,成為促進資本市場發展、維護資本市場穩定的中堅力量。同時要以公司治理為抓手,調整優化股權結構,完善現代金融企業制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