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積極應對農民工二次返鄉
http://www.crntt.hk   2020-07-28 08:35:57
  中評社北京7月28日電/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今年外出農民工二次返鄉規模超過常年。有觀點擔心,農民工返鄉隱含著巨大的民生和社會風險。筆者認為,農民工是流動的,每年都會有返鄉現象。億萬農民工在城鄉之間長時間、大範圍有序有效轉移,不僅沒有帶來社會動蕩,而且成為了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我們既要高度重視農民工就業問題,不懈怠、不大意,也無需過慮,不必恐慌。要積極應對,讓選擇返鄉留鄉的農民工就地就近增收,從返鄉農民工中挖掘縣域發展新動能。

  農民工就業事關經濟社會全局和億萬農民福祉,在今年更有特殊意義。穩住農民務工收入是實現全面小康的迫切要求。小康的難點在農村,重點在增收。從收入結構看,近年農民的務工收入已超過務農收入,如果今年務工收入減少,就會影響整體收入水平。同時,這也是維護農村社會穩定的迫切要求。現在,外出農民工多為青壯勞動力,40歲以下的占比超過一半。一位外出務工人員的背後是一個家庭。讓返鄉農民工有業就、有錢賺,穩定農村大局才有基礎。

  毋庸諱言,受疫情影響,今年農民工就業形勢確實嚴峻。一是因產業鏈條接續不暢,特別是服務業復工複市滯後,一線用工需求減少,一些返鄉農民工滯留鄉村。二是部分外貿企業、製造企業訂單下滑,出現限產、降薪,一些已返崗農民工再次返鄉。三是本地企業吸納就業減少,影響在鄉農民工就業。當然,隨著經濟復甦加快,上述情況正明顯改善。但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給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帶來深度影響,勢必波及我國產業鏈供應鏈,農民工就業不確定性因素增多。

  同時,還應當看到,農民工就業具有彈性和靈活性,他們的戶籍和自我認同是“農民”,在農村有承包地、宅基地和自建住房,可以保障基本的吃住需求。億萬農民工在城鄉間長時間大規模有序流動,正是社會發展的重要動力。農村是國家的戰略後院和農民的就業蓄水池。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時,農民工返鄉增多,但社會經濟大局依然保持穩定,正是歸功於農村的就業蓄水池作用。因此,我們既要高度重視農民工就業問題,不懈怠、不大意,但也無需過慮,不必恐慌,要積極應對,千方百計提高農民收入。

  應對的核心要找准產業和就業的結合點。產業是就業的保障,就業是產業的支撐,兩者相輔相成。產業發展了,就業崗位就多了;人口紅利多了,產業才有競爭力。無論農民在城市還是鄉村,都是如此。對有進城務工能力和意願的農民來說,主要應優先解決就業信息不對稱、就業形態不豐富、轉崗就業技能不足等問題;對願意留鄉選擇返鄉的農民來說,要加大農業農村投入力度,發展農村二三產業,豐富縣域經濟形態,幫助其就地就近就業。

  事實上,在返鄉農民工中蘊含著農村發展的新動能。當前,農村的廣闊天地裡湧動著返鄉下鄉創業創新大潮,範圍涉及種養業、農產品加工流通、休閑旅遊、電子商務等。現實中,不少農民工返鄉並非城市就業形勢所迫,而是受家鄉發展機會吸引。他們有一定的經驗和資金積累,既了解城市又了解農村,既會搞生產、又會跑市場。據農業農村部調查,返鄉農民工占農村創新創業人員的70%,55%的返鄉創業創新項目是農村新業態新模式。因此,要加大各方資源支持力度,使其留得住、幹得久。

  需要特別強調的是,脫貧攻堅收官之年,穩住貧困戶的務工收入是關鍵。據監測,建檔立卡貧困戶外出務工收入占其收入的59%,高出全國平均水平18個百分點。要高度重視貧困地區農民工就業問題,使其有穩定的就業崗位和收入來源。對因疫返貧的家庭,要強化扶貧兜底政策的保障功能,確保其基本生活和如期脫貧。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喬金亮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