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整治規範結構性存款業務
http://www.crntt.hk   2020-06-24 08:04:32
  中評社北京6月24日電/據報道,繼北京銀保監局發文整治結構性存款業務之後,多地銀保監局正醞釀出台整頓措施,部分銀保監局已針對轄內結構性存款增速過快的銀行發出業務風險提示。

  6月12日,北京銀保監局下發《關於結構性存款業務風險提示的通知》,針對轄內部分銀行結構性存款業務規模出現一定反彈,增量增速“雙高”,加劇了存款市場非理性競爭,並在一定程度上助長了個別企業利用疫情期間低息信貸資金購買結構性存款套利的動機,提出了嚴控業務總量及增速、確保產品設計審慎合規、加強資金來源甄別、切實規範宣傳銷售行為四項措施。

  去年10月份,針對部分商業銀行結構性存款業務快速發展,出現了產品運作管理不規範、誤導銷售、違規展業等問題,銀保監會發布了《關於進一步規範商業銀行結構性存款業務的通知》,對“假結構性存款”予以整頓。目前,監管部門又“緊盯”結構性存款,要求壓降規模,目的非常明確。

  降低銀行負債成本,減輕實體經濟融資負擔乃目的之一。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4月末,中資銀行結構性存款規模連續4個月增長,並創下12.14萬億元的歷史新高。前4個月新增結構性存款2.54萬億元,同比多增1.03萬億元,增幅超過六成。

  從發行結構性存款的銀行類別看,在12.14萬億元存量規模中,中小型銀行占比高達65%,且大都是規模較大的股份行和大型城商行。這些銀行青睞於結構性存款的原因在於攬存方面不具有大型銀行網絡網點優勢,不具有地方法人銀行的人緣、地緣優勢,便通過高息方式獲得與其業務經營相適應的存款。於是,結構性存款便成為這些銀行的“攬存利器”。

  不過,結構性存款“突飛猛進”對實體經濟來講並非好事。其較高的預期收益,無疑會抬升銀行負債端成本,而且在銀行保持一定利差水平的情況下,勢必將高成本資金通過貸款渠道轉嫁給借款企業,實體經濟的融資成本就會被推高。這一做法與中央關於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的政策要求相悖,特別是在應對疫情影響,穩企業、穩就業、穩市場主體的當下,更顯得不合時宜。

  另一個目的就是為了防止企業利用低利率貸款資金購買高收益結構性存款來套利。今年以來,為應對疫情影響,銀行業及時補充了流動性,貸款、債券、票據等企業債務融資工具利率較年初下降明顯,且與結構性存款間利差持續加大,這給一些資金有餘的企業帶來了套利的機會。如果有企業一邊拿銀行低息貸款,一邊又去買理財、結構性存款,這種套利顯然是要重點整治的。因為,信貸資金空轉套利,不能進入實體企業支持生產經營,嚴重影響了資金的使用效益,造成資源浪費,更影響了國家對紓困企業政策實施的效果,不利於穩企業、穩就業、穩市場主體,也不利於經濟平穩健康發展。

  可見,監管部門壓降結構性存款的最終目的,就是要確保降低實體經濟的融資成本,確保信貸資金能夠精准進入企業,讓金融回歸服務實體經濟本源。

  為此,面對攬儲壓力,中小銀行應加大存款產品的宣傳力度,努力加強產品設計與投研水平,注重儲蓄產品創新開發,提高產品吸引力。同時,應當加強後續客戶服務,與客戶加深互動交流,更多地靠改進服務方式、提升服務手段、提高服務效率和質量來贏得客戶的信任,通過自身品牌建設吸引客戶,不能一味依靠高利率招攬客戶。此外,監管部門也要加強引導,規範存款競爭秩序,觸及監管紅線違法違規的,要採取相應的監管措施。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李鳳文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