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回西藏》:藏地敘事的“詩性”復歸
http://www.crntt.hk   2024-02-08 12:55:51
 

  值得注意的是,電影通過細膩刻畫老孔與久美之間的友誼,從側面展現了援藏幹部與藏族人民的深厚情誼。從第一次去西藏吃糌粑,到後來深入崗巴縣參與水利工程建設,老孔作為一個富有情感的主體,以及與久美之間友誼日漸光輝的個體,逐漸釋放出與藏地難以割舍的情誼。這種平實化的敘事手法,讓觀眾獲得老孔自身之外的“鄉土共鳴”。當老孔在篝火邊回憶起故鄉山東的童年往事,或是在電話裡多次與母親對談交流的刹那,無論是久美那首正當其時的《Danny Boy》,還是拉薩公交車上用刀吃肉的情節,都足以表達兩人之間簡單溫暖、抱朴守真的美好情感以及由此所產生的對所處這片土地深沉的愛與濃烈的關懷。

  “裡”與“外”的文化審視

  電影《回西藏》作為一部充滿主流情感與詩性內涵的文藝佳作,憑借大量夢境營造的留白技法,通過對藏地自然風貌與人物關係的焦點透視,以及在兩極鏡頭的轉切中,流露出強烈的文化追索旨歸。具體而言,電影選擇了裡外雙重審視的倫理,即在老孔“由外向內”以及久美“自裡而外”的觀察中,引導觀眾思考藏地人民的文化信仰體系、對死亡與救贖的態度、淳朴而友好的風土人情,等等。這些文化的碰撞並沒有確鑿的答案,在久美身上所能看到的是一種克制的鄉土觀念,而在老孔身上則更多展現了外來者的懷疑、認同與再認同過程。兩者之間的這種差異並非矛盾對立,而是恰到好處地為觀眾提供了一種客觀冷靜的自我探尋視角。電影所傳遞的核心理念——“將自己作為方法”,鼓勵觀眾在思考與體悟中找到自我困厄的解答,從而實現內心的成長與超越。

  《回西藏》運用大量詩性對白與長鏡頭,精心編織了一幅富有主體生命哲學叩問的影像畫卷。正如電影中久美生活居住的房間墻壁上用藏語鐫刻的那首詩,“軀體猶如空殼,何時亡已無憾。智慧如同君子,惋惜一同失去。”這不僅是對生命終極歸宿的深刻思考,更是對精神永恒傳承的崇高贊頌。一如電影《尋夢環游記》中所表達的一般:肉體的消亡無法遮蔽精神的光芒,真正的死亡不是生命形態的終結,而是世人的遺忘。電影的尾聲憑借夢境化的超現實手法,巧妙地將老孔與好友久美在臨別之際的深情告別呈現於觀眾眼前。這種詩意化的處理方式,不僅為故事畫上了圓滿的句號,更在鏡頭內外實現了遺憾的彌補與自我的和解。

  “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時光匆匆,如流水般無法挽留,然而老孔與久美把酒言歡的那些夜晚,卻如同璀璨的星芒,永遠閃爍在彼此的記憶中。這不禁讓我們思考,主流電影的情感表達何嘗不能充滿詩意呢?《回西藏》是一個絕佳的例證,它為我們提供了一個觀照主流影像的全新窗口和契機。在這部作品中,詩性的情感表達與主流敘事完美融合,讓我們在多元化的市場浪潮中,得以觸摸到生活內外最本真的情感脈絡。


 【 第1頁 第2頁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