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16部中國網絡文學作品首次被收錄到大英圖書館的中文館藏書目。這其中有講述中國工業化歷程、展現“中國製造”風采的《大國重工》,有描寫中國瓷器文化、意境典雅雋永的《畫春光》,還有表現源遠流長的中華飲食文化的《掌歡》……作品風格各異,無一不是人物鮮活、情節生動。《2021中國網絡文學藍皮書》顯示,截至2021年,中國網絡文學共向海外輸出作品1萬餘部,網站訂閱和閱讀類應用用戶達1億多人。
中國網絡文學走紅世界,不僅得益於媒介推動,更是中國文化的號召力使然。從外國網友留言來看,他們對中國傳統文化非常感興趣,驚嘆於網絡文學作品中的中國文化元素和瑰麗想象。作品恢宏的故事背景、擁有強大行動力的主角、披荊斬棘一路逆襲的故事,讓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讀者都感受到積極昂揚的力量。
心連心,反映全人類共同價值追求
電視劇《紅樓夢》《父母愛情》在國外一播再播,成為外國觀眾追著看的劇作;電視節目《中國農場》受到外國農民朋友歡迎,他們通過這檔節目學習農業新技術;抗疫題材紀錄片《冬去春歸》在140多個國家和地區播映,讓世界看到中國抗疫的決心和力量;綜藝節目《這!就是街舞》海外播出反響強烈,實現中國綜藝節目模式出海……藝術是世界語言,文藝對真善美的追求、對英雄主義的贊頌、對時代進步的謳歌,具有跨文化傳播的藝術魅力和精神力量。
各國人民的處境和命運千差萬別,但對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為改變命運的不懈奮鬥是一致的,也是最容易引起共鳴的。雲南姑娘董梅華拍攝的自然風光、田園生活和日常飲食,在國外社交媒體上吸引眾多粉絲。四季三餐,花草入食,景頗舂菜、雲腿酥、蘸水辣等美食主題的單期視頻播放量達千萬級,正如一條點贊數最高的留言所寫:“在各國語言中,‘晚飯準備好了’有不同的發音,但傳遞的情感是共通的。”紀實節目《致我們共同的地球》講述中國青年志願者的動人故事。這些年輕人有的潛入太平洋清理海底垃圾,有的在國外援建小學,有的守護瀕危象龜。他們不畏艱險、不求回報,致力於公益事業,為的是地球更美好的未來。
2021年9月,中國美術館館長吳為山創作的青銅組雕《神遇——孔子與蘇格拉底的對話》矗立於希臘雅典阿果拉廣場。在愛琴海的陽光下,孔子和蘇格拉底兩尊青銅雕像分立東西,彼此相對,似在默默交談。雕塑以偉大思想家之間的“對話”,象徵人類文明的交流,傳遞出對文化共融、藝術共創、人心共通的呼喚。
新時代新征程,廣大文藝工作者正以更為深邃的視野、更為博大的胸懷、更為自信的態度,選取最能代表中國變革和中國精神的題材進行藝術表現,塑造更多為世界所認知的中華文化形象,努力展示一個生動立體的中國,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譜寫新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