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體來看,可針對農村資源特色,加強涉農金融產品的研發設計和服務供給,重點圍繞農業產業化、鄉村特色產業所形成的產業鏈、供應鏈,穩妥開發供應鏈金融產品,加大對鏈條關鍵環節的金融支持力度;完善“三農”綠色金融產品和服務體系,通過發行綠色金融債券等方式,籌集資金用於支持污染防治、清潔能源、節水、生態保護、綠色農業等領域;積極拓寬農業農村抵質押物範圍,依法合規推動形成全方位、多元化的農村資產抵質押融資模式;加速推進數字技術應用,支持金融機構將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技術運用到“三農”金融服務中,解決供需雙方信息不對稱和信用風險等問題。
四是營造良好的農村金融生態環境。良好的金融生態環境是金融助力鄉村振興的重要基礎。一方面,應在“硬件”上下功夫,加強農村金融基礎設施建設;另一方面,應在“軟件”上下功夫,解決好信用信息不對稱、金融消費權益保護存在短板等問題。
要全面提升農村地區支付服務水平,推動移動支付等新興支付方式的普及應用,推廣符合農業農村農民需要的移動支付等新型支付產品,同時提升服務點的網絡價值;加快推進農村信用體系建設,強化部門間信息互聯互通,加大守信激勵與失信懲處的力度,培育農村地區各類經濟主體的信用意識,樹立良好的社會信用風尚;進一步強化農村地區金融消費權益保護,在規範金融機構業務行為、加強信息披露和風險提示的同時,加大金融消費權益保護宣傳力度,增強農村金融消費者的風險意識,營造良好的農村金融生態環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