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3月17日電/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以進入創新型國家前列擘畫建設科技強國的戰略目標,提出堅持創新在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並第一次在編制五年規劃建議中將其擺在各項規劃任務的首位進行專章部署。這是黨中央站在歷史新高度、從全局出發作出的重大戰略安排,充分體現出科技自立自強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的關鍵變量作用、在現代化強國建設中的支撐引領作用,堅定了我國走科技自立自強之路的決心和自信。堅持走科技自立自強之路,必須要從科技實力躍升、關鍵核心技術突破和新型舉國體制健全三個方面加以把握。
錨定科技實力大幅躍升目標
科技實力關涉全球政治經濟力量對比,決定著中華民族的前途命運。科技是國之利器,創新是民族之魂。我們強調科技自立自強,與過去說的自強不息、自力更生和自主創新是一脈相承的。所謂自立自強,就是自強不息,就是要自主而不一味依靠別人。做到自信、自勉和自我負責,才可以實現自我創造。這於個人是一種依靠自己的努力不斷進取的操守美德,於國家是中國人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境界。只有自力更生,把自己的事情辦好,才能立於不敗之地。
要深刻認識實現科技自立自強的長期性和艱巨性,加快建設科技強國,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提供戰略支撐。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誰能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中下好科技創新的“先手棋”,誰就能占領先機,贏得長遠發展優勢。因此,只有奮力實現科技自立自強,在危機中育先機、於變局中開新局,不斷塑造新的高質量發展優勢,才能真正掌握競爭和發展的主動權。
瞄准關鍵核心技術主攻方向
目前我國科技整體水平有了大幅提升,為促進經濟發展和民生改善、保障國家安全奠定了堅實基礎。但是,我們也要清醒地認識到,與世界科技強國相比,科技創新不足,特別是關鍵核心技術存在短板受制於人,部分關鍵元器件、零部件、原材料依賴進口的局面一時難以改變。當前逆全球化的嚴峻形勢,進一步加劇了這一短板效應。只有把關鍵核心技術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才能從根本上保障國家經濟安全和國防安全。堅持科技自立自強,就是要把關鍵核心技術實現重大突破作為明晰的主攻方向。
我們面臨的很多“卡脖子”的技術問題,根子在基礎理論研究跟不上,源頭和底層的東西沒搞清楚。與世界主要科技強國相比,我國基礎研究缺乏具有影響力的科學成果,原始創新能力薄弱,技術供給難以滿足企業對前沿創新的經濟需求。面向未來,要增強創新自信,搶抓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重大機遇,面向世界科技前沿、經濟主戰場、國家重大需求和人民生命健康,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持之以恒加強基礎研究。要瞄准人工智能、量子信息、集成電路、生命健康、腦科學、生物育種、空天科技、深地深海等前沿領域,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形成源源不斷的原始創新科技源頭。要重視理論創新對應用學科的推動作用,通過重大科技問題促進基礎研究,使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相互促進、相得益彰,提高創新鏈整體效能。要加大重要產品和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力度,切實把“卡脖子”清單變成科研任務清單,將現存的“卡脖子”環節逐個攻克,努力實現關鍵核心技術自主可控,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
緊扣健全新型舉國體制關鍵
實現科技自立自強,關鍵在健全市場經濟條件下舉國創新體制。科技創新是一個系統工程,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和政策鏈相互交織、相互支撐。要著眼於高質量發展,以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提升科技創新治理水平,最大限度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形成強大的科技創新合力。要狠抓國家創新體系建設,聚焦重大戰略需求,整合優化科技資源配置,進行持續協同攻關,帶動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優化。要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實現科技創新政策與經濟、產業政策的統籌銜接,推動形成社會鼓勵創新、包容創新的機制和環境,調動全社會創業創新積極性,匯聚起推動創新驅動發展的磅礴力量。要創新科技成果轉化機制,加強創新人才教育培養、尊重人才成長規律和科研活動自身規律,有效提升企業技術創新能力,推動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促進產學研深度融合,積極發展新動能,強化標準引領,努力解決基礎研究“最先一公里”與成果轉化和市場應用“最後一公里”的有機銜接問題,打通產學研創新鏈和價值鏈。
實現科技自立自強,絕不是要搞封閉型創新。要用好國際國內兩個市場資源,努力把市場優勢轉化為創新優勢,提高對全球創新資源的配置能力,掌握未來國際科技競爭新賽場的規則制定權和主導權。搞開放型創新必須要以提升科技自立自強能力為前提,只有爭取新一輪全球科技競爭的戰略主動,跟上甚至引領世界科技發展的新方向,才能合理有效利用全球科技資源和市場,才能贏得設置全球性創新議題與國際合作計劃的主動權。
來源:廣州日報 作者:李三虎(廣州市委黨校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