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5月18日電/據中國科學報報道,中國科學報5月18日消息,隨著新冠肺炎疫情在美國持續高位增長,一種聲音甚囂塵上:美國確診病例多,是因為美國的檢測能力強、檢測技術更先進。由美國總統特朗普親自“帶貨”的ID Now新冠肺炎快速檢測“神器”也受到全世界的廣泛關注。
這種號稱“5分鐘出結果”的美國檢測“神器”是什麼?中美的新冠病毒檢測技術有差距嗎?核酸檢測是否有可能被更快、更準確的技術替代?
針對各國新冠病毒檢測技術的現狀和發展方向,《中國科學報》專訪了北京大學教授、北京未來基因診斷高精尖創新中心副主任黃岩誼和清華大學生命學院研究員王建斌。
“5分鐘神器”並非新發明
“要說明的是,所謂的‘5分鐘出結果’神器並不是新發明。早在新冠病毒出現之前,它已經是市場上用來檢測流感病毒的便攜設備。”黃岩誼說,“這種儀器依賴的是一種比較冷門的擴增技術,屬於等溫擴增的一種。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也批准了基於快速等溫擴增原理的新冠病毒診斷設備。”
他進一步解釋,這種儀器的確可以在5分鐘內出陽性結果,十幾分鐘內出陰性結果。但目前,這一方法的準確度仍然比不上核酸檢測。
黃岩誼多次強調,核酸檢測目前仍然無可替代,“這項技術已經被反覆驗證和優化了20多年,特異性和靈敏度都已被時間證明。同時核酸檢測的速度也並不慢,少量樣品最短30分鐘可以出結果”。
但是疫情以來,核酸檢測數次陰性最終轉陽的案例並不少見,這讓不少公眾開始懷疑核酸檢測的可靠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