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董一凡看來,當前美國參與減產具有高度不確定性。如果美國認為低油價是抑制俄羅斯經濟擴張的機會,則可能改變立場。作為沙特占主導地位的歐佩克組織,恐怕很難對大國實施強有力的減產約束。因此,減產協議在具體執行中的效果仍舊存疑。
仍然供大於求
減產協議雖最終落地,但市場在短暫的“興奮”後依然回調,國際油價不漲反跌。4月13日開盤後,國際油價出現短線上漲,但隨後漲幅迅速收窄。德國商業銀行石油分析師尤金溫伯格分析稱,無論歐佩克多麼努力地試圖讓市場相信它的實力和決心,迄今為止都未能成功。僅14日一天,WTI原油期貨價格跌幅就超過10%。
國際能源信息署(IEA)4月15日警告稱,史上最大規模減產無法抵消25年來最嚴重的石油需求下降,預計國際油價將進一步下跌,同時提醒市場要做好準備。IEA同時表示,目前沒有任何可行的協議,能夠削減過剩供應。但該計劃卻是一個“堅實的開端”。
“短期來看,該協議對穩固市場信心有一定作用。但從長期來看,新冠肺炎疫情使國際貿易、航運等受挫,對原油需求造成了巨大打擊。如果供大於求的市場狀態不變,國際油價仍會處於低迷狀態。”董一凡說。
“只有世界經濟運轉順暢才能支撐起原油需求面,進而從根本上提振原油市場信心。”董一凡指出,國際社會尤其是主要大國,應加強宏觀經濟政策的協調。同時,減產各方需增強互信,以實際行動保障減產協議發揮效用,避免因政治關係和經濟利益分歧導致協議破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