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布局2020,以穩增長和結構調整為核心
http://www.crntt.hk   2019-12-19 08:42:50
 
  第三,此前中國進行的改革是漸進式改革,這種改革有優勢,也容易留下一些計劃經濟的“砂礫”,比如對要素、產品、服務都有很多供給約束。如何取消這些供給約束,這是漸進式改革第二階段必須幹的事。國家目前在深化放管服改革,包括減稅、降費、取消行政審批,這都屬於放鬆供給約束的範疇。

  總之,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就是強調用改革的辦法推動結構轉型,以推動供給結構升級為目標,以消除計劃經濟的“砂礫”為突破口,通過培育改革紅利、要素紅利和新技術紅利,為中國經濟增長打開新空間。

  向新經濟尋求新紅利

  文章認為,在合理運用積極財政政策和穩健貨幣政策,確保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的同時,中央經濟工作會對貫徹新發展理念,實現高質量發展也做出全面部署。會議指出,中國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必須以創新驅動和改革開放為兩個輪子。結合當前經濟形勢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調整產業和供給結構,主要應向以下幾個方向發力。

  首先是挖掘產業新紅利,布局新經濟。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要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加快科技成果轉化應用,加快提升企業技術創新能力,健全鼓勵支持基礎研究、原始創新的體制機制,完善科技人才發現、培養、激勵機制。要支持戰略性產業發展,支持加大設備更新和技改投入,推進傳統製造業優化升級”。當前階段,雖然傳統產業面臨越來越多的挑戰,但是隨著新技術突破和新產業爆發,必然帶來更廣闊的經濟增長前景。從新供給的視角看,5G產業鏈、物聯網、新能源、生物制藥等新技術會成為經濟結構的主流增長點,這些產業主要以人們的創造性思維為價值源泉,而不是以加工地球資源來滿足人民精神需要的產品。未來新經濟產業的占比將逐步提升,這是產業發展的大趨勢,也是布局投資的核心領域。

  其次是區域經濟發展的新機遇。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要加快落實區域發展戰略,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打造世界級創新平台和增長極。”區域經濟發展的關鍵在於引導人才、技術等要素資源通過市場化的配置和流動,提升區域整體的全要素生產率。發展區域經濟需要注意的是,要根據區域的實際情況、資源禀賦和已有的產業基礎,明確區域發展的定位,有針對性地進行產業升級,避免出現盲目跟風、區域內重複建設等現象。

  第三是抓住消費新機遇。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要充分挖掘超大規模市場優勢,發揮消費的基礎作用和投資的關鍵作用。” 2018年,中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為38.1萬億元人民幣,折合5.55萬億美元,略小於美國的6.02萬億美元。預計到2023年,中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有望增長到7.75萬億美元,中國將超過美國成為全球第一大消費市場。考慮到中國中等收入群大約只有4億人,占總人口比重不足30%,而發達國家中等收入群體占比通常在75%以上,中國的國內市場還有巨大的成長空間。2020年,培育和擴大內部消費市場的主要抓手,應當是通過收入分配改革,擴大中等收入群體,釋放消費潛力。十九屆四中全會將“擴大中等收入群體”寫入了《關於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要“健全勞動、資本、土地、知識、技術、管理、數據等生產要素由市場評價貢獻、按貢獻決定報酬的機制。”隨著中等收入群體人書的擴大和收入的穩定增長,對於新產品、新服務新供給的需求將有效釋放出來,在5G等新技術逐步商用的情況下,相關領域的消費將逐步興起,同時,知識文化消費、信息消費、健康醫養等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新消費內容和消費形式,也將迎來新的發展機遇。

  2020年是“十三五”的收官之年,也是全面實現小康的決勝之年,更是中國經濟轉型升級的關鍵之年。只要我們對中國經濟的韌性和空間有充分的信心,把握宏觀經濟和政策的結構性特點,掌握工業化時代後期產業發展和價值創造的新規律,就一定能夠挖掘新紅利,激發新動能,為中國經濟打開新的增長空間。



 【 第1頁 第2頁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