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3月24日電/開春不久,天津銀龍預應力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謝志峰卻說自己早已“忙暈了”。
“守住自己有的生意,還得想想潛在訂單怎麼搞。”這位出生於1976年的民營企業掌門人,給人的感覺風風火火。
專注於高強度預應力材料領域的銀龍股份,現下的生產已經快排到2024年。來自全世界8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訂單,也令公司今年百分之二十的出口增長目標近乎板上釘釘。但謝志峰和團隊成員依舊不那麼滿意。
“我們正在研究如何在產源地進行加工生產,這樣能夠有效降低我們的出口成本。”謝志峰說。這家企業,似乎過去幾十年裡,就是一直這麼往前想、跑著幹的。
1978年,銀龍股份的前身在河北省河間市創立,十年的時間讓銀龍積累了技術,也在當地小有名氣,但初創團隊往前想了一步。彼時天津市的冶金拉絲行業在全國處於領先地位,為了搶占技術高地,銀龍離開了深耕十年的河間市,來到了天津。
“那時我年紀還小,只是在廠裡偶爾幫幫忙。”謝志峰回憶,來到天津,許多工人才第一次見到火車,“對我們的觸動很大,更讓大夥覺得,得不斷向技術高地靠攏。”
20世紀90年代,銀龍與天津數個老牌車間合作,打算在市場上推出一款響當當的產品。
彼時在鋼絲領域,質量穩定、混凝土黏合性強的鋼絲,市場需求量極大。國內技術仍處於拓荒期,日本等發達國家的產品是市場上的主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