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文明研究提供多樣視角
全球視野下的古代文明研究一直為學術界所關注。在此次論壇上,共有來自亞洲、歐洲、非洲、美洲等的80名學者參加,其中有20名學者作了學術演講。“學者們交流了世界幾個原生文明的考古發現和研究成果,內容豐富,令人印象深刻。”中國考古學會理事長王巍說。
賈笑冰告訴記者,國外學者的演講涵蓋了多個區域、多個時間段內文明的發生、發展歷程,展現了豐富多彩的文明特性,有些研究對中國文明起源研究與解讀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比如,牛河梁遺址代表的紅山文化是世界大河文明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深入發掘、揭示、闡釋其特徵和內涵,就是在不斷豐富世界大河文明精彩紛呈的文化構成。在世界大河文明的廣闊時空框架下、在比較研究的視野下理解牛河梁遺址和紅山文化,可以更清楚地認識其本身的特質。此外,伊朗學者所作的報告介紹了文明形成過程與環境的互動,對於自然環境多樣性的中國文明起源及多元一體互動過程的研究也具有參考價值”。
伊朗學者的報告也是澳大利亞悉尼大學考古系、中國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賈偉明感興趣的點。“會後,我和這位學者建立了聯繫,希望將來能就相關話題繼續討論。”賈偉明說,“各位學者的報告不僅有很多新材料,而且展現了新的研究視角,使我很受啟發。我還有一個突出的感受,就是中國的考古學發展非常快,每年回國交流都覺得眼前一亮。比如,這次會上講到的南佐遺址最新考古發現就很震撼。”
英國劍橋大學麥克唐納考古研究院高級院士、英國國家學術院院士克里斯多夫·埃凡斯教授的報告也引起了賈偉明的關注。這位來自英國的教授關注的主要是較小河流沿岸早期人類聚落遺址的研究,他希望“通過自己的研究可以為人類文明研究提供不同的視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