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以來,隨著“中華古籍保護計劃”的深入開展,各地圖書館陸續投入人力物力,大力推進古籍數字化。蘇州圖書館黨委書記、館長接曄介紹,截至目前,蘇州圖書館已完成數字化古籍1496部,容量達16.12TB。
據瞭解,國家圖書館(國家古籍保護中心)先後聯合39家單位發布古籍資源2.8萬部(件),此次是第七次聯合發布,6家收藏單位新增發布古籍資源6786部(件),不僅有明清版刻、稿抄本古籍,還有碑帖拓本等特色資源:新增國家圖書館藏古籍數字資源1075部19.2萬葉,主要為年譜類、目錄類古籍;天津圖書館發布館藏稿抄本文獻165種655册;南京圖書館發布了“清人文集數據庫”,共收錄清人文集399種,以全本彩色掃描的方式製作成數字影像;雲南省圖書館發布館藏善本63部381册,圖像50604拍;蘇州圖書館發布館藏古籍數字資源888部;中山大學圖書館發布了一批頗具該館特色的碑帖文獻數字資源。
本次資源發布後,全國累計發布古籍及特藏文獻影像資源達到13萬部(件),其中,國圖建設的“中華古籍資源庫”發布超過10.2萬部(件)。王紅蕾說,“中華古籍資源庫”已成為全國古籍資源類型和品種最多、體量最大的綜合性資源共享發布平台。
北京大學中文系古典文獻學教研室主任、教授楊海崢感嘆,從2016年到現在,陸續推出了13萬部(件)古籍數字資源,對於學者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在線查閱免去了往返奔波各家圖書館的時間,緩解了古籍“藏”和“用”之間的矛盾,平衡了古籍的文物性與文獻性。
古籍資源既要“用得上”,還要“用得好”
2022年10月,全國古籍整理出版規劃領導小組印發實施《2021—2035年國家古籍工作規劃》,“國家古籍數字化工程”正是四項重點實施工程之一。近年來,全國古籍登記工作讓3000萬册件古籍有了“身份證”,未來,讓更多古籍“上線”與讀者見面,將是我國古籍工作的一大重點。
“古籍數字化資源的製作與發布,其實是回歸到古籍作為書籍文獻本來的性質。”清華大學科學技術史暨古文獻研究所研究員劉薔說,以往,人們說學術的繁榮與學術資料的新發現有關,這種說法是忽視了存世的大量古籍,存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