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太陽花學運”對台灣服務業傷害初探
http://www.crntt.hk   2024-01-08 16:52:17
表1:“太陽花學運”前後九年台灣服務行業就業和薪資變化
 
  四、數據檢證無服貿後果

  (表1:“太陽花學運”前後九年台灣服務行業就業和薪資變化)

  表1列示了12種服務業“中分類”及服務業全體,在太陽花學運前一年(2013)和去年(2022)的9年來,受雇的就業人數和平均月總收入的水準和變化。④可以看到9年來台灣受雇勞工增加了1百萬人(其中部分是境外來的移工),其中有75萬人是增加在服務業,衹有24萬人是增加在製造業。增加幅度最大的是教育服務業(+102.89%)、醫療保健(42.21%)、住宿餐飲(34.98%)、資訊及通訊傳播(28.77%)、專業科學及技術服務(26.66%)、支援服務(24.11%)、其他服務(22.7%),它們的成長率都顯著超過全體受雇勞工數的成長率(14.47%),也超過服務業受雇勞工的成長率(19.15%)。然而,批發零售業(7.21%)、倉儲運輸(7.90%)、金融保險(8.83%)、藝術娛樂及休閒(10.44%)和不動產(15.02%),多數都落後於全體受雇勞工數成長率(14.47%),全部都落後於服務業受雇勞工數成長率(19.15%),有相當大的可能就是因為沒有服貿協議、無法擴張市場,所以難有進一步發展的結果。當然,批發零售業另有個重要影響因子,就是“電子商務”的發展取代了實體商店,使得店員需求減少,所以難以完全怪罪於缺乏“服貿協議”。

  然而,若認定市場是競爭的,那平均月總收入就可以用來衡量行業的平均生產力,可以清楚地看出,以薪資衡量的整體服務業生產力9年來增加有限,衹有21.12%,遠低於製造業的37.92%,也將全體受雇勞工的薪資成長拉低到33.51%。非常清楚的是,在太陽花學運前的2013年,製造業的平均月總收入(43,829元)“低於”服務業整體(46,921元)達3,092元;但到了2022年,製造業的平均月入卻以60,451元大幅“反超”服務業的56,832元達3,219元,一來一往顯示服務業薪資成長已相對落後於製造業6,311元,兩者差異之狀況十分驚人。

  而若觀察服務業的次行業,就會發現平均月總收入成長率顯著低於全體產業平均(33.51%)的行業,包括幾乎所有的服務業次行業,衹有不動產(41.94%)和教育服務(40.23%)是例外。其原因很簡單,是由於台灣近年房地產價格飆漲,帶動了不動產行業的興旺和薪資成長幅度加大,而教育服務業的薪資,也因台灣近年推動教育改革(教改),以及幼教興盛和政府大力辦理學前教育、教師需求大增,促成月入有較大幅度的成長所致。其他服務行業的月收入成長都低於全體受雇勞工,特別是藝術娛樂及休閒(10.57%)、其他服務(12.76%)、醫療保健(11.07%)、支援服務(13.82%);而住宿餐飲(18.34%)、資通訊傳播(20.74%)、專業科學及技術服務(22.02%)、批發零售(23.10%)、運輸倉儲(24.94%),也都大幅落後於全體受雇勞工(33.51%)。表面上光鮮亮麗的金融服務業(28.92%),雖未落後於全體勞工太多,但還是落後了一段(33.51% vs 28.92%)。

  在這9年間,台灣消費物價成長率為9.86%,這顯示藝術娛樂及休閒、其他服務、醫療保健和支援服務等4個次行業的平均受雇勞工月入,可說是實質上完全停滯、毫無成長;而住宿餐飲、資通訊傳播、專業科學及技術服務、批發零售、運輸倉儲等5種次行業的實質平均年成長都在2%以下,其月入可說接近於“無感”,它們總受雇人數達到303.4萬人,加上上述4種收入幾乎實質停滯的次行業受雇人數(104.4萬人),全部達到407.8萬人,高達全體服務業受雇勞工數474.9萬人的85.87%―86%的服務業受雇勞工不是感到薪資成長無感,就是毫無成長。衹有3個次行業(金融保險、不動產、教育服務)、合計約14%的服務業受雇勞工對這9年來的薪資成長“有感”,這就是沒有服貿後,台灣服務業9年來平均月入成長乏力的悲慘狀況。

  當然,薪資不成長不能完全怪罪沒有“服貿”,例如醫療保健業的薪資低成長(11.07%),可能與台灣“全民健康保險”的“總額管制”有相當大關係。但當年“服貿”中,開放台灣醫院可在各省會和直轄市全資投資醫療院所,以及福建、廣東的養老機構,若生效的話,應該可以看到許多台灣醫院到大量省市設立醫院和兩省的養老機構,大量派駐台灣醫療保健人員前往服務,既提高這些派駐人員的待遇,也讓其他台灣陸續升遷人員的待遇提高,自然可以提高整體醫療保健受雇勞工的平均月入,讓月薪成長完全停滯轉變為提高和有感。而“服貿”中讓台灣“電子商務”准入到福建省投資,並最高可持有55%股權,即可讓許多台資透過電商銷售旅遊產品的“支援服務業”和銷售一般產品的“批發零售業”都可到福建省設立據點、和陸企合資經營並掌握主導權,將台灣產品行銷大陸各地,不會因台灣網絡受大陸屏障而無法經營網絡交易,大大提高營業額和生產力並提高獲利,薪資自然提高。而陸方開放台灣旅行社去大陸投資經營,也提供旅行社行業相當大誘因,以台灣旅行社的細膩和創新技巧,原可在大陸闖出一片天,但9年來“支援服務業”(旅行社屬於這個服務業次行業)平均月入衹提高13.82%。

  運輸倉儲業陸方開放台企可以全資投資於港埠建設、經營和倉儲物流,若和台灣本地的三大國際港聯合靈活營運,原有機會讓台灣沒落中的國際港口結合陸港,將高雄等三大國際港打造成東亞的轉運中心,並提高9年來衹有24.94%(扣除物價上漲衹有15%、平均一年衹有1.7%)的薪資成長率。但沒有了服貿,這些都無法成真,其他諸多服務行業的狀況也是如此。最可惜的是金融保險業,雖然9年來薪資成長了28.92%,但實質成長了近20%,平均每年也衹稍高於2%;若服貿當年能生效,台灣的銀行可到大陸各地廣泛設立“村鎮銀行”,在大陸放款的利差遠高於台灣下,獲利將十分顯著,對提高台灣銀行勞工生產力的效果將會十分驚人;派駐大陸各地大量幹部將可大量擴張台灣銀行業的受雇勞工數,並賺取派駐外地較高的月薪,空出的台灣職位也可以讓低階行員升遷遞補,金融保險業的平均月入當然顯著提高。沒有服貿之下,上述的預期效果都化為烏有。

  五、結論

  兩岸服務貿易協議,因為多種原因,特別是反中謀獨的民進黨惡意操作下,被”太陽花學運”給擋下凍結迄今,造成台灣服務業缺乏大陸的廣大市場,無法透過擴大營業額來從事研發創新和升級投資,生產力難以提升;受雇勞工薪資,從高於製造業淪為顯著低於製造業,進入服務業的年輕人多數看不到未來,但也無力掙脫,也成為台灣年輕人抱怨難以成家生子,造成少子化的重大因素。

  但台灣今天年輕人的困境,和兩岸缺乏服貿關係重大,卻很少有年輕人理解。本文以列表深入分析,發現支援服務、醫療保健、藝術娛樂及休閒、其他服務等四個服務行業,是受害最深的行業,9年來扣除消費物價上漲後的實質薪資幾乎紋風不動,嚴重衝擊了104.4萬受雇勞工(占22%服務業受雇勞工)的生活;而批發零售、運輸倉儲、住宿餐飲、資訊及通訊傳播、專業科學及技術等五個服務行業,共303.4萬受雇勞工(占64%服務業受雇勞工)的薪資也成長停滯,微弱的成長令人“無感”,同樣受到“服貿”凍結的顯著影響。衹有金融及保險、不動產和教育服務,因台灣本地特殊的需求變動而得以突破困境,薪資仍能有顯著成長。但金融保險沒有大陸市場的影響最大,讓台灣金融保險業的經濟生產(GDP)佔比多年維持在只6%左右,2022年也衹有6.4%,遠遜於美國的20%(2021年),難以成為提升整體服務業平均薪資的重要動能。

  若要打破台灣服務業停滯不前的僵局,沒有兩岸服務貿易協議是行不通的。美國本身有一個巨大市場,歐洲國家也有個巨大的歐盟經濟共同體,台灣本身狹小的服務市場無法提供服務業成長的足夠動力,發展停滯不前是必然的結果。任何爭取服務台灣人民的政治人物,都必須有所認知,並尋求突破的途徑,包括在爭取CPTPP時主動表達願意在該組織的框架下和大陸諮商完整的“自由貿易協定”(FTA)的意願,才有讓服務業轉危為安的機會。

  注釋:

  ①不少人懷疑美國中情局(CIA)可能暗中協助當時的反對黨“民進黨”,如同外國的顏色革命。

  ②民進黨更做成了反服貿梗圖和“懶人包”,用不實資訊在社群媒體大量傳播,影響了大量沒有思考和查證能力的年輕人相信這些謊言。

  ③有一種說法,“立法院”被學生衝入,是因民進黨“立委”私下協助開門的。

  ④平均月總收入包括了一般薪資和加班費等收入。

  ⑤此為台灣受雇勞工,若包含外籍勞工則為57,728元。

  ⑥本類別名稱已改為“出版、影音製作、傳播及資通訊服務業”。

  ⑦本類別已細分為三類,另有電腦程式設計及諮詢服務業(79,879元)、資訊服務業(98,440元)。

  ⑧不包含小學以上各級學校。

  ⑨本類已細分為三類,另有美髮及美容美體服務業(31,165元)、其他個人服務業(40,928元)。

  (全文刊載於《中國評論》月刊2023年10月號,總第310期)


 【 第1頁 第2頁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