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全面提升勞動技能,增強內生發展動力。緊跟經濟社會發展對勞動力需求動向,以農業現代生產技能、實用務工經商技術、崗位適用技術培訓為重點,靈活採用線上培訓與線下培訓相結合、預備培訓與訂單培訓相結合、技能培訓與素質培訓相結合等方式方法,提升勞動技能和人力素質,增強脫貧人口發展致富能力。
二是實施多方面舉措,推動脫貧人口多渠道穩定持續增收。進一步完善脫貧人口就業幫扶機制,深挖省外組織化勞務輸出、省內結對就業幫扶、公益崗位安置、農村就地就近就業創業等就業潛力,推動工資性收入穩定增長。圍繞脫貧人口主要農產品生產,通過建立目標價格保險、內嵌為龍頭企業全產業鏈條生產車間、共建農業產業化聯合體等方式,使之分享產業發展增值收益,推動經營性收入持續增長。強化扶貧資本增殖升值管理,健全完善扶貧資產益貧帶貧機制;推進農村集體經濟組織通過村企共建、組團發展、發展服務經濟等方式做大做強,完善收益分配機制,推動其財產性收入多元化增長。探索構建脫貧不穩定人口生產補貼、失業救濟、生活救助等財政長效補貼機制,保障其轉移性收入制度化增長。
大力推進鄉村建設
把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同脫貧地區鄉村建設行動有機結合起來,大力推進脫貧地區鄉村建設,快速提升鄉村宜居水平和居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一是全面優化公共服務。實施脫貧地區公共服務提升工程,推動教育、醫療、養老、文化等公共資源向脫貧地區傾斜和流動。以鄉鎮所在地、中心村、易地搬遷集中安置區等為主陣地,全面推進各類基本公共服務及設施建設,快速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城鄉均等化供給。通過提高待遇、職級晉升傾斜、輪崗交流等手段引導優質服務資源向脫貧地區匯聚,優化提升其鄉村公共服務質量。
二是實施更大力度的鄉村建設行動。對標對表美麗鄉村建設標準,全面推進脫貧村水電路氣信建設。以脫貧村為重點實施新一輪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行動,繼續抓好農村“三清三改三建三化”工作,打造更高質量的綠色宜居新農村。探索村民、群團組織、社會組織在社會治理中話語權和參與度雙提升的制度化推進路徑,健全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鄉村基層社會治理制度,構建文明民主和諧的現代化鄉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