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日貴:全球產業鏈布局和供應鏈結構具有相對穩定性和依賴性,一些國家想讓企業從中國回遷、外遷並非易事。當前應找准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的“病因”,加強國際協調合作,維護其穩定和安全。
從長遠來看,疫情對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的影響具有階段性和短期性特征,難以從根本上改變全球產業鏈、供應鏈格局,隨著全球產業鏈、供應鏈不斷優化,各國企業在鏈條上的地位也將不斷發生變化。因此,加快向產業鏈高端升級是我國製造業發展的必由之路。
3、應如何拉長長板、補齊短板,提升產業質量,增強我國產業鏈、供應鏈黏性?
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鄭新立:我國應強化和培育更多具有全球優勢的產業鏈、供應鏈。對目前已具備優勢的產業鏈,包括5G、高鐵、電力、冶金、建材、機械、造船、家電、輕紡等,應實施產業基礎再造和技術提升工程,以加強和鞏固國際領先地位。對於其中的堵點和斷點,如芯片、光刻機、系統操作軟件、特種材料、關鍵元器件等,應由政府部門或行業協會牽頭,組織相關企業、大學和科研機構,形成一批緊密合作的產業聯盟,集中力量協同攻關,力求盡快突破,以鞏固我國在全球市場不可撼動的地位。
對於目前尚未形成優勢的高技術產業鏈,如戰略性新興產業方面的產業鏈,須抓緊布局。包括人工智能、雲計算、工業互聯網、物聯網、生物技術、航空航天、新能源、新材料、先進製造等,進一步加大研發投入力度。特別是對有可能引發第四次工業革命的科學技術,如核聚變、量子技術、生命科學、智能製造等,加大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投入經費和強度,力求突破創新,搶占全球制高點,爭取引領新一輪科技革命和工業革命。
盛朝迅:我國應抓住全球產業鏈、供應鏈調整的戰略窗口期,加強統籌規劃和頂層設計,全力做好產業基礎再造和產業鏈提升工作,夯實製造強國的根基和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底盤,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性、安全性和競爭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