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凱駕駛的收割機由農機企業雷沃重工生產,該企業生產了我國六成以上的小麥收割機。“收割機上裝有智能終端設備,依托這些設備構建起雲服務平台,全國收割機的區域分布和實時工況一目了然。結合車聯網大數據、氣象數據、區域作業進度、農機保有量等,我們分析出全國跨區作業路線圖並免費向社會提供。”雷沃服務中心主任石海波介紹,作業路線圖24小時更新,提高了農機手作業收益,保障了夏糧及時收割。該企業還建立起了“網上約農機”平台。截至5月底,平台累計撮合農機手與種植戶達成近4萬筆在線訂單,完成在線預約作業面積超1000萬畝。
如今,很多農民都感受到,盲目外出作業的散機數量明顯減少,跨區作業的組織化程度不斷提高。今年,農業農村部開通了全國“三夏”農機跨區作業信息服務平台,各小麥主產區成立“三夏”跨區作業指揮中心,農機企業發展起“互聯網+機收”模式,為機手提供精准的作業供需、氣象交通、衛生防疫等信息服務。信息化手段的運用加上組織調度更高效,全國連續日機收面積超過千萬畝,同一地區收獲時間由以往的7天左右縮短為5天左右。
在搶收小麥的同時,夏管、夏播隨即展開。各地大力推廣秸秆還田離田、免耕播種和產地烘幹等綠色高效機械化技術。據農業農村部數據,今年“三夏”,農機總量投入充足,裝備優化升級,全國將有1640萬台各類農業機械投入生產服務,一條龍開展作物搶收、秸秆處理、產地烘幹作業。預計黃淮海主產區小麥機收率、玉米機播率將分別達到96%、90%以上。
早發現早防治蟲口奪糧
冬小麥從種到收,要經歷8個月時間。作為每年收獲的第一茬糧食,夏糧產量受制於天氣、病蟲害等多重因素。今年,農業農村部開展奮戰100天奪取夏糧豐收行動。連日來,農業農村部小麥專家指導組和國家小麥產業技術體系專家團隊全面指導各地提升小麥產能。小麥單產由畝穗數、穗粒數、千粒重構成,今年的收成如何,記者採訪了專家。
夏收伊始,農業農村部小麥專家指導組顧問、河南農業大學教授郭天財專門到河南漯河市郾城區進行了調研。在當地的高標準農田示範區,收割機在田間忙碌,現場脫粒的小麥籽粒飽滿。“在郾城區農技推廣站,遠程監控系統可以實時監測田間小氣候,采集墒情蟲情病害信息,田間管理和病蟲害防治更加科學高效。”郭天財介紹,今年河南小麥條銹病等病害發生早、來勢猛,但是通過早發現、早防治,病蟲害控制得很好。與去年相比,全省小麥畝穗數普遍增加,穗粒數持平,千粒重實際測產也有所增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