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只能自己動手縫縫補補打造一個新的本子。可以這麼說,除了不同的翻譯語言的差異之外,據我到現在為止看到的資料,差不多每種語言的每一個譯本,底本多多少少都有一些不一樣。”李晶說。
具體而言,楊憲益先生和戴乃迭先生兩人的底本,前八十回是戚序本,但他們不僅僅根據這個底本翻譯,因為戚序本也有很多缺點,也不太完整。因此他們和吳世昌先生合作,在此基礎上大量參校了庚辰本,以及其他一些脂本和程甲本,修訂增補了大量內容。“也就是說,楊憲益先生和戴乃迭先生的譯本是另一個意義上的校注本。”李晶說。
霍克思先生選擇的是人民文學出版社1964年版的程乙本為底本。但是他也是一位特別兢兢業業、求真求實的譯者,他知道這個本子不完美,於是翻譯過程中大量參照了俞校本和多種脂批本、程甲本,並且把程乙本中大量删節的內容補了回來。勤謹的譯者做了如此繁複的工作,以至於閔福德先生在譯序裡寫道:“霍克思先生既是一個有創意性的翻譯家,也是一個嚴謹的版本學家,眼前這個新版本所呈現的就是霍克思自己重組的本子。”
“黛玉”在英譯裡是Black Jade(黑色的玉石)
不同的譯者,在譯法上亦有所區分。譬如《紅樓夢》的英文書名,楊憲益和戴乃迭先生翻譯成《A Dream of Red Mansions》。霍克思先生把它翻譯成《The Story of the Stone》;但在英文世界廣為人知的、約定俗成的、大家知道最多的,還是早期翻譯的Dream of the Red Chamber,這跟此前王際真先生翻譯、同樣流傳甚廣的《紅樓夢》節譯本直接相關。
學術界之前對《紅樓夢》裡人物的譯名有一些爭議。李晶指出,1929年版的王際真節譯本《紅樓夢》裡,將黛玉的名字翻譯成音譯和意譯兩種,音譯Tai-yu不必說,意譯則是Black Jade(黑色的玉石)。有些學者爭論道,把“黛玉”翻譯成Black Jade(黑色的玉石),是不是不好?但如今看看不同的譯本也好,不同的工具書也好,從開始到現在,黛玉的這個譯名一直是音譯Daiyu或者早期的Tai-yu和意譯Black Jade並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