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三甲醫院總是人滿為患,就診等候時間長,就醫流程混亂,床位緊張。人們只對大醫院抱有信任,這也導致中國綜合全面的初級保健系統難以建立。這一局面在新冠疫情中更顯著,也成為武漢疫情最初失控的重要原因。
2019年,浙江衢州等較早將互聯網醫療納入醫保的城市,提出了“一鍵式”就診。即複診患者(目前在中國互聯網初診仍不合法)在家通過手機APP便可通過互聯網醫院平台,完成複診開方,本地藥店將把藥品“配送到家”,同時實現醫保支付。
這將為醫院分流掉相當一部分病人,緩解醫院壓力,提高醫診效率。疫情期間,武漢每日納入醫保支付的“互聯網+”醫療服務費用超過1300單,向定點零售藥店流轉處方超過1100單,大大緩解了醫院壓力,減少了病人交叉感染可能。
其次,優質醫療資源實現更廣覆蓋。
對於中國來說,提升醫療提升的整體水平,關鍵并不在於“拔高”,而在於“補低”。地區發展差異大的“基本國情”在醫療領域同樣十分顯著。實際上,目前中國頂級醫院、醫生和世界一流水平差距并不大,一綫城市的人均預期壽命也接近於發達國家。然而在廣大的鄉村、山區,醫療技術、醫療觀念都落後於大城市二三十年。雖然中國一直在實行三甲醫院醫生“下鄉制度”,但這對於基層醫療水平的整體提高作用并不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