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11月21日電/聯合早報今天社論說,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創下歷史,成為日本史上在位最長的首相。他在2007年執政一年,後以健康理由辭職,2012年東山再起,領導日本政府至今。安倍第二任首相期間,日本內外環境都出現嚴峻挑戰,中國的崛起、美國的單邊主義、日本的人口老化、福島核能危機等,均考驗其執政能力。安倍的經濟政策和修憲主張,也都備受爭議。如何通過明顯政績確立自己的歷史定位,恐怕是安倍下野前所念茲在茲的。
觀察家大致同意,安倍之所以能夠實現執政時期最長的歷史,除了個人政治手腕,一定程度上是運氣所致。在2009年至2012年間短暫執政的日本民主黨,因為把釣魚島(日本稱尖閣諸島)國有化導致日中關係急轉直下,在處理福島核洩漏危機時顯得左支右絀,都讓日本選民大失所望,因此自2012年安倍領導自由民主黨再度執政後,在投票時都呈現保守態度,不敢再把政權輕易委托給在野黨。所以安倍雖然在第二任首相期間接連爆發政治醜聞,其支持率卻沒有受到太大的衝擊。
在自民黨內部,自安倍二進宮之後,意外地不再出現此前首相猶如跑走馬燈的情況——在安倍2007年突然辭職後,日本在後續的七年接連換了七個首相,每任平均不超過12個月,最終迫使不耐煩的選民把民主黨拱上台。在安倍2012年再度執政時,自民黨內卻沒有面對任何強有力的挑戰。黨內重量級人物如內閣秘書長菅義偉、曾擔任過首相的副總理兼財政部長麻生太郎等,似乎都在安倍內閣裡安之若素,絲毫沒有挑戰他的意思。
雖然如此,安倍執政這些年卻面對多重挑戰。在內政上,日本人口老化的趨勢仍然持續,這對國家今後的競爭力和財政負擔都是大隱患。安倍二度執政時提出的“安倍經濟學三支箭”,至今並沒有亮眼的成績。批評者認為其“結構改革”的第三支箭,遲遲沒有射出;就連靠央行下調利率來刺激經濟的做法,也沒有達到年均通脹2%的目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