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高校“隱性資助”摒棄了“比窮”式傷害
http://www.crntt.hk   2019-07-15 08:07:02
  中評社北京7月15日電/“近期我們發現你在食堂用餐期間校園卡消費較低,所以向你的校園卡內打入200元,希望能夠幫助到你……”近日,中國礦業大學不少學生收到了一條短信,飯卡裡“憑空”多出200塊錢,原來,該校依托學生校園一卡通消費大數據,“隱性資助”貧困學生,該做法受到該校不少師生的點贊。

  燕趙都市報發表時評人吳學安文章介紹,此前,針對一些媒體報道的有地方學校評定助學金時讓學生“當眾比窮”的情況,教育部就曾下發通知,要求進一步加強和規範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工作,“保護受助學生尊嚴”。“通知”指出,認定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應依據其家庭經濟狀況,不能加入其他非經濟因素,堅決杜絕將“助學金”變成“獎學金”或用“助學金”代替“獎學金”的行為。

  早在三年前,某大學要求貧困生演講比窮,得票最高者可獲助學金,就曾引發爭議。有學生表示,“說是為了公平,可讓我們當眾‘揭傷疤’,這對我們公平嗎?”

  文章稱,或許,“比窮”演講,對於有些學生來說,就是一場娛樂;對於另一些學生,則是一場噩夢。因為,“比窮”無疑是把尊嚴一層層往下扒。誰扒得越徹底,故事越悲慘,往往票數越高,這就等於把自己的隱私暴露在陽光之下。何況,同學之間是要朝夕相處的,不是一個偶遇,從此不再交集。“比窮”之後,同學之間又該如何相處?演講“比窮”,也許初衷是好的,提供一個公平公開公正的助學金認證辦法。但不知舉辦“比窮”演講的校方是否掂量過其中的利與弊?

  “英雄不問出處”,因為每個人都無法決定自己出生的家庭和環境。但對於一些自尊心較強的大學生來說,如果家庭條件不好便難免自卑,擔心讓人看不起。如果出於自身利益的考量,讓這些貧困者暴露於世人面前而不帶任何遮掩,這根本不是助學,充其量只能算是一種“傷害式救助”。

  助學金名額有限,難免會有甄別的麻煩。因此,一方面,高校都應該將貧困生認定當成責任重大的工作予以高度重視,力爭做到公平、公正,但為了做到公平、公正,並非只有通過“比窮”這一途徑;另一方面,在貧困生認定方面,高校應著力於如何加強調查、比較、判斷,改進工作方式,如由教職工成立評定小組,聽取學生情況後,適當進行調查,而非進行公開“選拔”,這樣才能確保助學金發放不還傷害到貧困學生。

  文章最後說,由此可見,依托消費大數據“隱性資助”貧困學生,摒棄了“比窮”式傷害,在公平、公正的前提下,不失為一種溫暖之舉。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