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我國生物多樣性履約行動、進展與展望
http://www.crntt.hk   2021-10-14 16:59:24
 

  (三)健全了自然保護地體系

  建立各類自然保護地是保護生物多樣性的基礎手段。我國正加快構建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中國各類自然保護地總數量已達1.18萬個,面積超過1.7億公頃,占國土面積的18%,提前實現了《生物多樣性公約》的要求。初步劃定的生態保護紅線面積不低於陸域國土面積的25%,涵蓋了重要物種栖息地和生物多樣性關鍵區域,保護了全國近40%的水源涵養區,固碳量約占全國總固碳量的近45%。

  (四)生態系統得到恢復

  我國在濕地、森林、河流、荒漠等領域實施重大生態保護工程並取得積極進展。工程實施注重自然地理單元的連續性、完整性,物種栖息地聯通性,充分發揮大自然的自我恢復能力。森林面積穩步提升,草原退化趨勢得到遏制,濕地保護初見成效。上世紀80年代末以來,森林面積和森林蓄積連續30年保持“雙增長”,成為同期全球森林資源增長最多的國家。衛星觀測數據發現,全球從2000-2017年新增的綠地面積中,25%以上來自我國,我國對全球綠化增量的貢獻居全球首位。

  (五)加強基礎能力建設

  為了更好摸清生物多樣性“家底”,評估生物多樣性保護成效。我國大力推進生物多樣性調查與監測。自2015年起,通過實施生物多樣性保護重大工程,對全國野生動植物資源進行調查觀測,調查記錄超過210萬條,大力開展生物多樣性編目,為掌握全國生物多樣性本底積累了基礎數據,為跟蹤評估《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戰略與行動計劃》(2011—2030年)執行進展提供了支撐。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