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功大學政治學系教授丁仁方認為,美中已實質進入“準冷戰”,且是“五分對抗、四分競爭、一分合作”。(中評社 高易伸攝) |
中評社台南4月29日電(記者 高易伸)美國總統拜登上台後,美中已在阿拉斯加高層戰略對話、亞太地區與對日關係、氣候會議上數度交鋒。成功大學政治學系教授丁仁方接受中評社訪問認為,當前美中關係已進入“五分對抗、四分競爭、一分合作”的“準冷戰”狀態。
丁仁方解釋,基本上“冷戰”就是一種“意識形態”的對抗,但為何說美中目前是“準冷戰”呢?因為這跟拜登上台後聯絡西方列強重返多邊主義的方式有關。拜登強調的free and liberal order,其實就是一種民主自由同盟。只是美中的制度對抗,孰優孰劣,目前還難分軒輊。
丁仁方,台灣大學政治學系學士、碩士,美國匹茲堡大學公共政策與分析博士。歷任成功大學政治經濟研究所所長、政治系主任、公共事務研究中心主任、成大教師會理事長、“行政院”公投審議員會委員等職。現為成功大學政治學系教授,也是台南市兩岸公共事務交流協會理事長、中國國民黨兩岸關係顧問。
丁仁方表示,今年6月拜登即將赴歐洲參加G7,日前已透過路透社放出風聲要求盟國對抗中國。美國希望G7國家能跟美國站在一起,因為美國一再用貿易與價值爭取盟國支持。過去全球經濟、貿易與政治可以是分開的,現在因美中對抗,全球的政治經濟幾乎可說已綁在一塊了。
丁仁方說,美中對抗說穿了還是制度與意識形態之爭,過去由特朗普主政的美國出現民主衰退現象,讓不少人把眼光投向崛起的中國。但拜登上台後強調“民主可以解決問題”、“要大家繼續相信民主”等,美國結合的對象都是西方民主自由國家,因此美國打著民主自由同盟,本身就含有意識形態成份。
丁仁方認為,中美之間的制度差異是事實,中國也無法否認,但制度之間的較量是長期的,誰能勝出還很難說。集權模式效率超過民主模式、解決問題的能力是不是也超過民主模式,這些需要時間證明。但可以確定的是美中兩國的競爭已是全方位的開展,包括高政治性的政治、制度、軍事、科技、經濟;或者低度政治性的文化、藝術、體育等領域。
丁仁方分析,兩岸關係完全淪為美國的戰略利益考量,美國在印太也會拉攏菲律賓、澳洲、印度等國形成自由民主同盟,但效果好不好,還要觀察。美國上世紀“冷戰”的對象是蘇聯,並在最後獲得巨大成功:但美國現在的對手是中國,這場“準冷戰”美國能順心如意?
丁仁方分析,當前全球化的緊密程度與連結性,及中國所擁有的強大經濟實力、優勢,都是過去美蘇對抗時,蘇聯所沒有的;過去的美蘇對抗可能在純軍事、太空科技上,但現在的美中對抗包山包海,格局與層次也不同。
丁仁方舉例說,日本首相菅義偉4月16日才訪華府與拜登舉行峰會並發表聯合聲明,但菅義偉後來又強調“台海若發生戰事、日本不會介入”云云,日本也需要中國的市場與日中關係的和諧,日本是相當經濟導向的發展,況且日本債務赤字嚴重,萬一經濟或出口不佳,將嚴重影響日本經濟與國民生存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