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為建設科技強國打下堅實基礎
http://www.crntt.hk   2019-07-12 07:54:05
 
  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

  新中國成立70年來,我國立足國情和科技創新實踐,充分學習借鑒先進經驗,走出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符合科技創新規律的自主創新道路。這是我國科技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的重要原因,也是我國科技事業發展的寶貴經驗。

  充分發揮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集中科技資源開展大協作、大攻關,這是新中國科技事業快速發展的一個重要法寶。新中國成立後,黨中央統一領導、統籌部署,26個部委、20多個省區市、1000多家單位的精兵強將和優勢力量大力協同,在較短時間內就創造出研製“兩彈一星”的奇跡,展現了攻克尖端科技難關的偉大創造力量。黨的十八大以來,新型舉國體制不斷深化發展,一大批重大科技攻關任務、全方位的產學研用合作和協同創新,在加快提升自主創新能力、有效滿足國家重大戰略需求、解決“卡脖子”問題等方面發揮了關鍵作用。

  不斷發展完善中國特色國家創新體系。從“五路大軍”到“五大體系”,中國特色國家創新體系的形成和發展,既體現了歷史必然性,也適應了時代要求。中國科學院作為國家創新體系的骨幹力量,不斷探索科研院所、學部、教育機構“三位一體”的發展架構和獨具特色的科教融合新模式。新時代,黨中央作出一系列新的戰略安排。從對中國科學院提出“三個面向”“四個率先”要求,到以國家實驗室為引領加快建設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再到以北京、上海、粵港澳大灣區科創中心為牽引加快建設面向未來發展的國家科研戰略布局,中國特色國家創新體系建設充分體現了新時代的發展要求,為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提供了堅實支撐。

  不斷改革探索獨具特色的體制機制。進行一系列具有開拓性的改革探索,逐步建立一整套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要求的科技體制機制,是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的重要保障。1985年以來,“三元結構”分配制度、競爭擇優的科研資助體系、多層次人才培養體系等一系列獨具特色、行之有效的改革舉措,充分激發了全社會的創新活力。黨的十八大以來,科技體制改革不斷深化,科技計劃體系、科研項目和科研經費管理改革、科技成果轉化“三權”改革等賦予科學家和科研院所更大自主權,其力度之大、含金量之高前所未有,為我國科技事業發展注入更強勁的動力。

  全面開創新時代科技事業發展新局面

  經過新中國成立70年來的快速發展,我國科技創新正處在實現戰略性轉變的關鍵時期。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將引發科技創新範式的變革和全球創新格局的重構,同時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對自主創新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這既為我國科技創新帶來新的戰略機遇,也提出了新的嚴峻挑戰。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我國科技界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不斷開創我國科技事業發展新局面。

  新中國成立以來,幾代科技工作者把愛國之情、報國之志融入新中國科技創新的偉大事業中,把國家的需要、人民的期待置於個人利益之上,不懈追求、接續奮鬥,攻克了一個又一個難關,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跡,塑造出以“兩彈一星”精神、載人航天精神為集中體現的創新奮鬥精神,充分體現了我國知識分子的優秀精神品格,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科技人才開拓創新、奮勇前行。黨的十九大對我國科技創新作出全面部署,強調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我國明確了建設科技強國的戰略,即到2020年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到2035年躋身創新型國家前列;到2050年建成世界科技強國,成為世界主要科學中心和創新高地。圍繞這一系列宏偉目標,黨中央從戰略布局、發展路徑、攻堅任務、體制機制改革等方面作出頂層設計和一系列戰略部署,為我國科技事業發展指明了努力方向。廣大科技工作者要發揚老一輩科學家的優良傳統,自覺擔負起建設創新型國家和世界科技強國的光榮使命,勇挑時代重擔,勇做創新先鋒,書寫新時代科技創新的新篇章,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出積極貢獻。

  來源:人民日報  作者:白春禮(中國科學院院長、黨組書記)


 【 第1頁 第2頁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