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6月13日電/今年以來,降息已成為全球貨幣政策的焦點。據不完全統計,年初至今,全球已有14家央行實施了降息。先是印度央行打響降息“第一槍”,接著是埃及、格魯吉亞、烏克蘭、馬來西亞、菲律賓等國家跟進;然後,新西蘭、澳大利亞這兩個經濟發達國家也拉開降息序幕。
新京報發表財經評論人莫開偉文章表示,14家央行先後降息,已經為全球進入量化寬鬆貨幣政策實施了預熱,為全球央行普遍降息奏響了前奏。在14家央行降息的帶動下,可能會有更多央行陸續跟進,全球降息的潮水已經湧至全球貨幣總閘門之前,只等開關啟動,汹湧的貨幣之水就將彌漫全球市場。
14家央行降息的原因大同小異,經濟普遍面臨下行壓力,面對經濟增長放緩,為刺激經濟增長不得不採取降息,以迎接刺激貨幣需求增長的量化寬鬆貨幣政策的到來。當前全球貿易受制於各種人為貿易壁壘,貿易額呈下滑態勢,這也給世界各國的經濟帶來了較大麻煩。各國為求經濟自保,在沒有特別有效的手段刺激經濟增長的前提下,不得不把目光盯住貨幣政策,試圖通過降息進一步降低實體企業的融資成本,以激活經濟活力,為各國經濟增長擺脫當前的“陷阱”積蓄能量。
文章分析,現在很多人最關心的是,在14家央行降息後,是否還有其他大的經濟體央行會跟進降息?若暫時沒有大的經濟體央行跟進降息,那就說明全球貨幣政策只是剛剛進入“升溫期”,還遠未達到“高溫”甚至“沸點”的境地,全面發酵的時間還會有所延長。如果有大的經濟體,如美國、英國、日本、法國、德國等央行跟進降息的話,意味著全球將重新進入量化寬鬆的“貨幣泛濫”時代。
作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美國的央行是否會降息呢?回答應該是肯定的。在6月4日召開的美聯儲芝加哥貨幣政策溝通會議上,美聯儲主席鮑威樂雖然沒有就美聯儲是否降息進行明確表態,但目前美國的經濟局勢又迫使美聯儲不得不進行降息的準備。一方面,美元指數遭遇重挫,3個月和10年期美債收益率也繼續倒掛,核心通脹率在過去12個月小幅低於2%,也低於預期;另一方面,失業率低企,美國發動的全球貿易戰導致美國企業訂單下滑,製造業指數陷入萎縮區間,如果再“死扛”下去不降息,可能會導致美國經濟數據進一步向低谷滑落,甚至會引發民眾對美聯儲貨幣政策的不滿,更有可能引發美國國內經濟危機,危及社會穩定,帶來更大的政治壓力。所以,大部分機構預測,最快可能在二季度末、慢則在今年三季度或四季度,美聯儲就有降息的可能。
而且,從2019年世界經濟增長情況來看,也都不太樂觀。日本GDP為0.8%,英國GDP為1.8%,法國GDP為1.1%,整個歐盟的經濟增速是1.5%,歐元區19國整體是1.2%,這些國家如果遇到美國央行降息,都有可能採取降息貨幣政策以應對。
文章指出,14家央行降息已經奏響全球量化寬鬆貨幣政策的樂章,未來可能會有更多國家加入降息行列。該來的遲早要來,既然無法回避,那就只能做好準備,迎難而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