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陳春霖:兩岸關系發展離不開兩岸文化交流
http://www.crntt.hk   2021-10-05 14:49:13
 

  特別是這兩年來,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對兩岸文化交流也形成極為艱巨的挑戰。如何化危機為轉機,變挑戰為機遇,對兩岸文化交流參與者是一種考驗,我們必須拿出決心、智慧與行動,攜手克服困難。

  對兩岸文化交流合作的四點建議

  一是交流以人為先,尤須關注青年、學生的交流。人員交流是兩岸文化交流的基礎。除了與文化有關的產官學研專業人士交流外,青年與學生的交流是極為重要的課題。常見的青年與學生交流形式相當多元,包括參訪、研究、研習、實習、論壇等,這些模式加上實地走訪與生活,使得青年、學生可以增廣見聞,對於彼此社會產生更直觀的認識。且因青年、學生熱情純真,通過交流互動,很快可以拉近距離并建立友誼。進一步說,包括文藝創作、考古與博物館、非物質文化遺產、文化產業與文化旅游等,均可從青年、學生的專業培育、產業觀摩與就業發展等務實面向深入耕耘。

  二是文化交流既要“放煙花”也要“搭橋鋪路”;既要“大雅”也要“大俗”。

  放煙花,意即電光石火,令人驚鴻一瞥,讓觀衆贊嘆驚呼、喜聞樂見的各種交流展演等普及性活動;搭橋鋪路,則是促進文化交流與發展的系列思考與長期建設。前者讓普羅大衆有時時親近優質文化的機會;後者則須找出行家與專家,不斷鑽研與深究,在文化發展與傳播等各方面、各層面,展開大開大闔的可持續發展計劃的擘畫與推行。當兩岸互動逐漸走進深化階段,後者尤顯急迫與重要。

  對於中華文化的內涵,中國藝術研究院教授田青曾比喻成“三根柱子兩層樓”。三根柱子是儒釋道;上層樓是經典文化、殿堂文化;基層則是庶民文化、常民文化。經典文化、殿堂文化是高大上的精致文化、大雅文化;庶民文化、常民文化則是來自百姓生活、生產、生態的民俗文化。然而,大雅與大俗之間并沒有高低之分,而主要是涉及受衆、場域與形式等需求之別。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