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抗疫的初期階段,戴不戴口罩往往被歸納為文化差異。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國家非常抗拒口罩,這些國家的輿論普遍認為,不戴口罩是個人自由的象徵、戴口罩是病人或者醫生等特殊職業的專利。還有不少人把佩戴口罩上升到“不自由,毋寧死”的價值觀高度,潛意識裡是西方文明優越論在作祟。
爾後,歐洲國家逐步轉變了態度和做法,口罩之爭從文化和習慣之爭轉化為了制度和治理模式之爭。東亞國家的抗疫成效與世衛組織的長期調研共同證明,佩戴口罩有利於疫情防控。為了防止疫情反彈,德國、法國、英國等歐洲國家更是在近期強化了強制佩戴口罩的政策措施。但在美國,四個月來,口罩依然處在身份政治和政黨鬥爭的劇烈旋渦之中,成為疫情政治化的突出反映,民眾獲得的始終是模棱兩可、自相矛盾的官方表態,美國似乎越來越“罩不住”了。
由此還產生了不少令人啼笑皆非的情況。比如美國最近有人指出,口罩中的金屬條裡有5G天線,除了可以被追蹤,還會誘發大腦癌症,後來被CBS專門製作節目辟謠;一些人帶著奇形怪狀的透風面罩,在社交媒體發起了“反口罩運動”;咖啡館、超市等地因為佩戴口罩而發生的肢體衝突不斷升級,有些人甚至因此喪命。
在未來,如果不能實事求是對待疫情,美國恐怕很難擺脫“口罩困境”。令人深感擔憂和需要警惕的是,由於美國牢牢掌握著極為強大的國際話語權,往往能把“事故”說成“故事”,不停為自己臉上貼金,也吸引了不少忠實粉絲,“口罩困境”或許還會成為其他國家的治理困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