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能夠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勢不斷凸顯,首先是因為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核心作用。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黨的歷史、新中國發展的歷史表明,要治理好我們這個大黨、治理好我們這個大國,保證黨的團結和集中統一至關重要,維護黨中央權威至關重要。什麼時候黨中央有權威,黨就有力量。如果黨中央沒有權威,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可以隨意不執行,黨就會變成一盤散沙,就會成為自行其是的‘私人俱樂部’,黨的領導就會成為一句空話。”其次是因為在完善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的進程中始終堅持民主集中制,將黨的集中統一領導與人民的積極性、主動性結合起來。在充分發揚民主的基礎上進行集中,堅持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集中全黨智慧,體現全黨共同意志,是我們黨的一大創舉。這樣做,既有利於做到科學決策、民主決策、依法決策,避免發生重大失誤甚至顛覆性錯誤;又有利於克服分散主義、本位主義,避免議而不決、決而不行,形成推進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強大合力。
四是發展的自適應性。堅持改革創新、與時俱進,善於自我完善、自我發展,使社會始終充滿生機活力,是我們的顯著制度優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的形成並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經歷了一個根據內外部環境變化、不斷發展完善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由於有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的正確引導以及民主集中制的體制保證,我們革除了舊的、不適應環境變化的體制機制,建立起了新的體制機制,使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更加具有活力、充滿動力,同時也使馬克思主義理論不斷豐富發展。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作為前無古人的開創性事業,前進道路不可能一帆風順。事業越發展、改革越深入,新情況新問題就會越多,面臨的風險和挑戰就會越多,面對的不可預料的事情就會越多。對此,我們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的發展觀點,發揮主動性和創造性,銳意進取、大膽探索,不斷有所發現、有所創造、有所前進。我們推進全面深化改革,既要保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的穩定性和延續性,又要抓緊制定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急需的制度、有利於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新期待的制度,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不斷自我完善和發展、永葆生機活力。
五是廣泛的開放包容性。從某種意義上說,制度是塑造人類社會關係的、穩定的秩序結構,有利於促進人口以及各資源要素在不同層次之間的流動。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堅持德才兼備、選賢任能,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培養造就更多更優秀人才;堅持獨立自主和對外開放相統一,積極參與全球治理,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不斷作出貢獻。
今天,經濟全球化大潮滾滾向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全球治理體系深刻重塑,國際格局加速演變,和平發展大勢不可逆轉。人類交往的世界性比過去任何時候都更深入、更廣泛,各國相互聯繫和彼此依存比過去任何時候都更頻繁、更緊密,和平、發展、合作、共贏已成為時代潮流。馬克思、恩格斯指出:“各民族的原始封閉狀態由於日益完善的生產方式、交往以及因交往而自然形成的不同民族之間的分工消滅得越是徹底,歷史也就越是成為世界歷史。”歷史和現實日益證明了這個論斷的科學價值。在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發展完善的過程中,開放包容性始終是其顯著特性。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促進“一帶一路”建設,推動建設相互尊重、公平正義、合作共贏的新型國際關係,積極參與引領全球治理體系改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開放包容性使其在形成並不斷發展完善的過程中能夠不斷吸收、借鑒人類文明成果。可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的形成發展過程並非在因循既有制度和體系下安常守故,而是在承納衍化中不斷推陳出新。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將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的顯著優勢概括為“十三個堅持”,這是我們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基本依據。面向未來,我們要把我國制度優勢更好轉化為國家治理效能,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有力保證。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 執筆:徐浩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