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6月30日電/目前,中國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普遍存在資金短缺的問題,特別是經營規模較大的龍頭企業表現更為突出。據經濟日報社中國經濟趨勢研究院組織的全國“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指數調查(2018)”數據顯示,在受訪的新型經營主體中,分別有18.87%的家庭農場/大戶,26.40%的合作社和68.49%的龍頭企業存在經營資金缺口,經營資金缺乏、融資困難成為制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經營項目的突出問題。
經濟日報發表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指數調查課題組裴文文章表示,龍頭企業作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中的“精銳部隊”,對於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構建現代農業產業和經營體系發揮著重要作用。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特別是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高質量發展,還需進一步加大金融創新的支持力度。
龍頭企業對“金融貸款”需求最大
文章分析,關於龍頭企業發展過程中所需的金融服務種類,數據顯示,選擇“金融貸款”需求的龍頭企業最多,且顯著高於其他金融服務種類,其次為“其他”“理財”“金融租賃”“代理”“期貨”,而“匯兌”選擇企業數最少。
據全國“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指數調查(2018)”數據顯示,在發展過程中,70.77%的龍頭企業具有借款需求,其中,借款用於“擴大生產規模”占比最多,達到45%,其次從多到少依次為“購買生產資料”“基礎設施建設”“購買機械”“雇工費用”“其他”以及“儲存費用”,用於“土地流入租金”占比最少,僅為1%。
關於影響企業獲得貸款的因素,數據顯示,“企業擔保能力差”是影響龍頭企業獲得貸款的最重要因素,其次從高到低的影響因素依次為“企業自身經營狀況”“其他”“金融制度不完善”“企業對金融知識了解少”“金融機構較少”。
關於龍頭企業借款渠道,數據顯示,“從親朋好友處借款”是龍頭企業最重要的借款渠道,其次從高到低依次為“信用社等商業銀行”“貸款公司或村鎮銀行”“農發行等政策性銀行”“合作社或企業、合會、資金互助社等互助組織”和“其他”。
對於向商業銀行或村鎮銀行申請過銀行貸款的龍頭企業,55.81%的龍頭企業實際獲得了銀行貸款,其中,排名前三的銀行貸款方式分別為“信用貸款”“抵押貸款”和“擔保貸款”,其中選擇“信用貸款”的比例最多。值得注意的是,農產品期貨和保險參與不足,未能充分發揮金融工具在價格發現、風險對衝等方面作用。關於企業生產的農產品是否通過期貨市場進行過交易,大部分被調查龍頭企業均未通過期貨市場進行過交易,只有極少數龍頭企業(2.63%)有所參與。
關於龍頭企業是否購買過農業保險,數據顯示,69.32%的龍頭企業成立以來未購買過農業保險。進一步了解龍頭企業不願意購買農業保險的原因,排在前三位的依次為“災害少,不用投保”“其他”以及“不了解保險條款”。而“其他”原因主要包括“不需要”“沒用”“沒有該類產品”“資金問題”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