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中評鏡頭:澎湖施公祠紀念施琅見證兩岸統一
http://www.crntt.hk   2018-10-02 00:10:47
施公祠。(中評社 楊騰凱攝)
  中評社澎湖10月2日電(記者 楊騰凱)清朝福建水師提督施琅在335年前的“澎湖海戰”中,領兵擊敗明鄭水軍,促使延平郡王鄭克塽降,台灣、澎湖因此首度納入中國版圖當中。清廷念施琅戰功,替其建立生祠,目前“施公祠”仍存在於澎湖中央街內,在當地信仰中心“天后宮”附近,香火至今不斷,是見證兩岸統一的重要歷史景點。

  中評社記者25日至28日前往澎湖採訪,並尋訪與兩岸有關的歷史記憶。

  施琅原是鄭成功父親鄭芝龍手下的將領,順治三年(1646年)施琅先隨鄭芝龍降清,但不久後又加入鄭成功反清的行列,成為明鄭軍中重要將領,後因鄭成功手下曾德得罪施琅,遭施琅殺害,鄭成功下令誅殺施琅全家,施琅雖順利逃走,但親人被鄭成功殺滅的大恨難消,決定再次降清,參與清軍對鄭軍的軍事作戰。

  清康熙22年(1683年),施琅擔任福建水師提督,在澎湖海域與鄭氏水軍發生“澎湖海戰”,施琅領軍擊敗鄭軍將領劉國軒,劉從澎湖吼門水道敗走,戰敗消息傳出後,鄭氏王朝已無心抵抗清軍,鄭成功的孫子延平郡王鄭克塽降清,結束在台灣22年的統治。

  事後施琅籲請清廷在台灣屯兵鎮守、設府管理,力主保留台灣,台灣、澎湖初次歸收編入大清帝國版圖,設府置廳,歸屬福建省。

  清廷感念施琅戰功,封其為靖海侯,並於今日“衛生福利部”澎湖醫院一帶建造施琅生祠,後人推估施公祠建祠的期間應於1683年施琅封侯之後至1696年施琅過世之前。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