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浙江鬆陽:江南老屋複活記
http://www.crntt.hk   2018-06-01 16:42:21
老屋修繕前後對比照。浙江省鬆陽縣“老屋辦”供圖。
 
  老屋空置了十幾年,如今有了人氣,久違的燕子也飛回來築巢。

  一口井、一座廟、一棵大樹,青瓦、灰窗、黃泥墻的老屋,依山傍水、錯落有致,鑲嵌在青鬆與梯田之間,構成了中國傳統村落的典型意象。

  修復老屋,就是留住日漸消失的鄉村。

  2016年,在國家文物局原局長勵小捷倡導下,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在鬆陽發起“拯救老屋行動”項目,提出兩年內投入4000萬元,對老屋進行修繕、保護和活化利用。

  “拯救”的對象,是鬆陽縣“中國傳統村落”內除國保省保外的文物保護單位,和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登錄的一般不可移動文物中的私人產權文物建築。

  鬆陽縣統籌成立“名城古村老屋保護發展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以下簡稱“老屋辦”),重點保護構成中國傳統村落完整風貌的歷史建築。

  丟下手藝十幾年後,67歲的老木匠宋德華在老屋的敲敲打打中,又找回了往日的榮光。

  使木刨緊貼原木,宋德華雙手執耳、慣力前推,動作一氣呵成。伴隨一陣陣利索的摩擦聲,輕卷的木皮應聲而落,原木的清香撲面而來。

  宋德華說,老屋的門,正背兩面對稱,要求插尖吻合、嚴絲合縫,修復難度最大,“眼神跟不上了”。

  老屋無言,卻默默地記錄著主人一生的喜怒哀樂與悲歡離合,是一個家族血脈與文化傳承的載體。

  中國傳統鄉村民居的興建頗有講究,土木融合、卯榫結構、精致雕文等構成了完整的建築美學,這也是老屋修繕工作的重點和難點。

  在鬆陽參與“老屋拯救行動”的傳統工匠超過700位,包括木匠、瓦匠、泥匠、篾匠等,幾乎都是50歲以上的老匠人。宋德華前前後後收徒將近百人,目前最小的也50多歲了。

  正廳的青石地面鋪得嚴絲合縫,新修的窗欞與原有的構件渾然一體,翻新了瓦片的屋檐下,雕有精美花紋的撐栱歷久彌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