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月4日晚,第二十四屆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開幕式在北京國家體育場舉行。圖為焰火表演。新華社 |
中評社香港2月27日電/北京冬奧會落下帷幕。有別於場外的喧囂,場內卻充滿熱情的張力,不僅賽事精彩紛呈,來自世界各地的運動員也不吝表達對舉辦方細膩貼心接待的感激,對北京冬奧會吉祥物“冰墩墩”更是喜愛。在奧密克戎變異株肆虐全球、烏克蘭局勢複雜的當下,北京冬奧會成為一股和平與友好的清流。
台灣《旺報》2月23日社論《以北京冬奧為契機打開僵局》,文章說,隨著北京冬奧會落幕,這股清流能否繼續為世界傳遞正能量?理論上人們在疫情時期依舊能够有條不紊地將奧林匹克火炬傳遞下去,奧林匹克的精神也應克服對立與狹隘的情緒傳承下去。北京冬奧會期間發生的那些純粹、充滿愛的故事,可以為人們帶來光亮,兩岸關系也應借此涓涓清流融冰破冰、打開僵局。
對於優秀的運動員而言,比賽的目的并非擊敗對手,而是超越自我。因此,競爭對手恰恰是最能互相砥礪的良師益友。中美大國的戰略競爭,何不妨也從這個角度思考更加有利的相處之道?
北京冬奧會賽場頻頻出現優秀選手惺惺相惜、彼此鼓勵的感人場景。徐夢桃在自由式滑雪女子空中技巧項目上奪得金牌,同場競技的美國選手在最後一跳出現失誤,無緣獎牌,卻與徐夢桃緊緊擁抱,為她祝賀。一位法國選手在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台決賽中動作失誤,坐地傷心垂淚之際,穀愛淩和瑞士選手格雷莫德上前安慰。穀愛淩說:“是她跳出了最高難度動作,才激勵我去挑戰。”
這些故事讓我們看到,真誠的友誼不會為政治陰霾所困擾。為大陸贏得一金一銀的單板滑雪小將蘇翊鳴,在首鋼滑雪大跳台完成第二跳後,與日本教練佐藤康弘相擁而泣。佐藤教練賽後接受采訪時表示,希望中日關系也能向好的方向發展。挑戰4A未能成功、無緣三連冠的日本選手羽生結弦說,北京冬奧會是一生中收到最多支持的比賽。
日本前外交官小倉和夫曾指出,“國家交往”和“國民交往”可以看作兩個“次元”,盡管國家交往會遇到非常困難的時期,但這并不意味國民交往也要添上心結。誠如他所言,本屆冬奧會開幕式上,作為東道主的觀衆并不吝惜對來自世界各地的選手報以熱烈掌聲;閉幕式上,各個代表團的運動員們亦流連忘返而遲遲不願退場。這些跨越身份背景的情誼何嘗不是一種滴水穿石的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