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2月19日電/11月以來,隨著宏觀政策跨周期調節扎實推進,保供穩價和助企紓困力度加大,中國經濟保持穩定恢復,積極變化逐步增多。同時,國際環境更趨複雜嚴峻,國內經濟恢復制約仍然較多,需求收縮、供給衝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有待進一步緩解。
經濟參考報發表中國民生銀行研究院宏觀研究主管、盤古智庫高級研究員王靜文文章分析,11月經濟運行的最大亮點在於保供穩價取得積極效果。一方面,隨著電力供應能力持續提升,工業生產繼續恢復。另一方面,上游生產資料價格見頂,帶動11月PPI同比漲幅由13.5%回落至12.9%,PPI與CPI之間剪刀差收窄之後,中下游企業的經營壓力有所緩解。
其次在於出口產業鏈繼續保持韌性。11月中國出口20885億元,增長16.6%,好於市場預期。入冬以來國際疫情再次暴發,多國收緊防疫措施,生產受到抑制,客觀上有利於中國出口回升,進而對製造業生產和製造業投資形成正向拉動。
最後在於房地產產業鏈企穩。近幾個月來,監管層出台一系列政策,前期積壓的住房抵押貸款發放速度加快。11月居民部門新增中長期貸款5821億元,且連續兩個月同比多增。資金得到補充之後,房企竣工速度有所加快,進而帶動商品房銷售企穩,房地產市場逐漸向良性循環方向發展。
此外,中國糧食再獲豐收,為保障市場供應和穩定物價奠定良好基礎。基本消費品產銷穩定增長,有利於滿足居民生活需要。
文章指出,同時還要看到,經濟運行中還有一些方面不及預期。一是受疫情多地散發影響,線下接觸型服務業表現低迷。二是基建投資增速繼續回落。三是就業問題仍需保持關注。
文章稱,日前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中國經濟發展面臨需求收縮、供給衝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展望下一階段,隨著大宗商品價格見頂以及國內統籌推進雙碳戰略,供給衝擊有望進一步緩解,但疫情散發間歇式衝擊消費、房地產市場進入長周期下行通道以及出口增速逐漸放緩等因素,會繼續造成需求收縮,進而會傳導至居民和企業預期。
所以,會議要求,明年經濟工作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各地區各部門要擔負起穩定宏觀經濟的責任,各方面要積極推出有利於經濟穩定的政策,政策發力適當靠前。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要協調聯動,跨周期和逆周期宏觀調控政策要有機結合。這些要求顯示出穩增長已成為政策重心。
目前央行已經推出了全面降准、下調支農支小再貸款利率、上調外匯存款準備金率等措施,財政部已向省級財政部門下達了2022年提前批專項債額度,宏觀政策已經開始提前發力。而政策效應的逐漸顯現,將有助於穩定宏觀經濟大盤,繼續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