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中國企業與美國以外的海外企業間的貿易增加,貿易各方將自然而然地以人民幣作為結算基礎,而不是繞道美元。但推動人民幣成為全球交換媒介或儲備貨幣潛力的關鍵因素并不僅僅是中國與其他國家之間的交易規模。更重要的是人民幣價值的穩定,以及中國整體經濟的穩定。全球儲備貨幣的央行必須在全球範圍內保持其穩定性和貿易各方的信心。這種責任帶來成本,也帶來收益。因此,盡管數字人民幣可以促進人民幣國際化,但它不是推動人民幣國際化的動力。
在上月發布的一份進展報告中,中國央行評估迄今為止的試點項目,這些試點項目已覆蓋中國各地的十幾個城市。
截至6月30日,數字人民幣已經在超過130萬個場景中進行測試,如在購物中心和政府辦公室支付公用事業、食品、飲料和公共交通費用。大約2100萬的個人錢包和超過350萬的企業數字錢包被打開,記錄在案的交易達7075萬筆,總價值345億元人民幣。
不過,還有很多事情要做。網絡可靠性和安全方面的不確定是嚴峻挑戰之一,假數字人民幣已經出現。雖然中國央行正在積極嘗試各種方案,以減少數字貨幣的不確定性。在這種不確定性下做出穩健決策的方法,得到了兩位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Lars Peter Hansen和Thomas Sargent的一系列著作的驗證和支持,這不僅對中國央行實施數字貨幣至關重要,而且對“金融系統或整個經濟的數字化”也至關重要。
每一次技術進化都會產生一群因無知或偏見而盲目害怕它的人。幸運的是,這些“鼹鼠”們對數字人民幣後果的擔憂毫無根據,是可以用事實和常識有效地回擊他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