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一條河的“文藝復興”
http://www.crntt.hk   2021-05-31 15:19:53
  中評社北京5月31日電/據新華社報道,通過一座形似蓮花根莖的摩爾光學橋,便是一座蓮花形狀的大型劇場,瓣瓣蓮花依水而生,宛如一件藝術品。隨著《尋夢蓮花灣》等舞台劇在這裡上演,瀟河河畔形成的文藝富集地開始隨著河流向外擴散。

  起源於太行山脈山西省晉中市昔陽縣馬道嶺的瀟河由東向西緩緩流淌,是汾河第二大支流,也被稱為晉中人的母親河。

  “因為有了瀟河才有了晉中人,這裡曾經是晉中最早的水源地,人們在河邊聚集,從事生產、發展,最終有了晉中市,並衍生出了這個地方獨有的文化。”晉中市園林綠化中心副主任趙貴生說。

  然而隨著水庫等水利設施的興建,人們不再從這裡取水,這條當地人的母親河也開始“變質”。河道內一度黃沙遍地,河床上挖沙、挖土隨處可見,居民生活垃圾也開始往河裡傾倒。

  變化開始於2012年。晉中市出資數十億元,選用國內知名設計機構,分4期對瀟河市區段進行綜合治理,由東向西布局生態涵養、文旅文創、城市功能拓展三大區域,既要一條綠色的河,也要一條文藝的河。

  走在夏日的瀟河河畔,習習涼風襲來,三三兩兩的路人時常駐足留影,幾座古舊的橋頭堡下偶爾能看到寫生的人群,樹林裡不時傳來陣陣歌聲。

  如今,通過科學修復植被、營造特色景觀、維持河流自然形態,瀟河逐漸實現了自淨能力,河水蜿蜒流淌。隨著“文旅小鎮”的出現,瀟河流域的文化也在復甦。

  位於百里瀟河中部,蓮花灣、觀景台、漫水橋吸引了不少遊客前來“打卡”,春華秋實、林下魅影、方塘垂釣、孟軍亭等各具特色的文藝景觀景點讓前來的人們找到了藝術的魅力。

  在蓮花灣瀟河文創文旅區段的核心景區,著名藝術家張繼鋼領銜打造建設了包括舞蹈、音樂、美術、戲劇、影視、詩歌、民間藝術、建築藝術、時裝、武術、體育、圖書、宗教藝術、雜技部落在內的配套設施及服務業態,由其指導的《尋夢蓮花灣》常態化演出每年吸引10萬餘名觀眾。

  “山河養育我們,我們要供養山河。要用我們的文化、用我們的藝術,喚醒瀟河,喚醒瀟河兩岸的人民群眾,滋養他們的心靈。”張繼鋼說。

  從兩腳泥濘的城市溝渠,到滿眼綠色的森林屏障,瀟河流域出現了58種喬木、45種灌木、55種地被,還是候鳥新的遷徙落腳點。從綠色富集地到文化匯集地,瀟河流域正以“文藝方舟”的形式實現復興。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