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當前逆全球化風險加大等情況下,人民幣仍能保持匯率基本穩定十分難得,也體現了政策定力。 |
中評社北京10月23日電/近一段時間,人民幣匯率整體走強。10月10日,央行決定自2020年10月12日起,將遠期售匯業務的外匯風險準備金率從20%下調為0,體現出維持匯率基本穩定的態度。
經濟日報發表京東數科研究院首席經濟學家、研究院院長沈建光文章認為,儘管政策有意促進匯率雙邊波動,但考慮到當前美元處於弱勢,疫情下中國經濟表現全球領先,海外需求旺盛持續推高中國出口,以及中國加大開放吸引外資政策等因素,短期內人民幣升值壓力確實較大。
第一,美元指數進入下行周期。疫情之下,美國經濟衰退,赤字飈升,且在美國大選之年,美國政治環境不確定性增加;美聯儲持續實行超寬鬆貨幣政策,大幅降息之下中美利差顯著拉大。與此同時,作為影響美元指數走勢最重要的歐元表現較好,歐元區疫情控制好於美國,且歐盟在財政協同上取得了重要突破,共同對歐元構成支撐。
第二,中國率先實現經濟反彈。疫情之下,中國政府採取及時有效的公共衛生政策,用最短的時間控制住了疫情,並在二季度率先走出疫情衝擊,市場看好人民幣未來走勢。同時,二季度中國GDP反彈至3.2%,三季度為4.9%,中國或成為今年全球唯一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
第三,中國出口強勁,經常項目順差擴大。疫情之下,中國經常項目順差擴大,支持人民幣升值。從貨物貿易來看,今年受疫情影響,海外防疫與在線設備需求加大,中國成為防疫用品、居家辦公學習電子設備等商品的主要出口國。8月份至9月份中國出口增長都在10%左右,前三季度,中國貨物貿易順差達到23054億元。與此同時,疫情之下,服務貿易逆差也有所收窄,中國服務貿易進口大幅回落,1月份至7月份貿易逆差比去年同期下降近一半。
第四,中國持續推進改革開放,獲得了全球投資者的認可。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始終是經濟全球化的積極捍衛者和守護者,經濟與金融市場穩定,貨幣政策穩健,對外開放步伐仍在加大,對外資具有巨大吸引力。
文章分析,除了上述因素,當前中國鼓勵資本流入,也一定程度上助推了人民幣上漲態勢。
近年來,央行等金融部門出台了50餘條對內、對外開放措施,金融開放速度較快。在金融機構開放方面,大幅擴大了各類外資金融機構業務範圍,銀行、證券、基金管理、期貨、人身險等領域外資股比限制完全取消;中國債券市場納入彭博巴克萊全球綜合指數、摩根大通旗艦指數;滬港通、深港通、滬倫通、債券通等相繼推出。金融業對外開放逐步過渡到准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模式等。
從資本流出角度看,由於2015年8月份人民幣中間價匯率改革以來,人民幣匯率幾度面臨大幅貶值壓力,基於宏觀審慎的資本流出政策有所加碼。例如,金融機構代客遠期售匯業務收取外匯風險準備金,便是央行實行外匯流動性管理的重要工具,自2018年8月份貶值時保持至今。
此外,逆周期因子、調整銀行結售匯綜合頭寸也經常用於跨境資金管理。在直接投資領域,2015年之前,中國對境內企業對外投資持開放態度,2016年對外直接投資(ODI)甚至一度超過外商直接投資(FDI),但在近年來數次貶值壓力之下,ODI相應回落。
文章指出,維持幣值穩定對成功經濟體十分必要,此次遠期售匯業務風險準備金率下調也體現央行希望打破人民幣單邊升值態勢,維持匯率基本穩定的態度。但考慮到資本管制非對稱性對人民幣升值的推動作用,未來在加大開放力度的同時,放寬資本流出,鼓勵雙邊波動,有助於人民幣匯率向均衡水平靠近,維護幣值穩定。
在當前逆全球化風險加大等情況下,人民幣仍能保持匯率基本穩定十分難得,也體現了政策定力。在當前進一步助推人民幣國際化的良好時機下,應協同加速推進多項資本市場改革舉措,在加大人民幣彈性的同時,擴大金融開放,鼓勵資本雙向流動,助力人民幣國際化提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