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脫貧考核不能僅盯數字
http://www.crntt.hk   2020-01-14 08:58:04
  中評社北京1月14日電/今年是脫貧攻堅的收官之年。這些天,各地區脫貧的消息多了起來。有的省宣布貧困縣全部摘帽,有的省公布了貧困戶的數據僅剩個位數。人們一方面為脫貧攻堅成就而倍受鼓舞,另一方面也“猶疑”脫貧衡量標準,是不是一定要具體到個位數。這其實提出了一個脫貧標準問題。

  從2017年江西井岡山市第一個脫貧摘帽以來,這幾年陸續有幾百個縣市經過考核驗收,退出了國定貧困縣行列。在整個過程中,我們已經探索出一整套衡量脫貧工作的標準。這些標準裡,有許多是量化指標,必須以數據來衡量。可以說,如果一個地方脫貧攻堅工作達不到要求的數據標準,這裡的建設成效一定要打折扣。完成一定的數據指標,是脫貧攻堅的基礎性工作。同時,我們也必須認識到,衡量脫貧成效不能僅盯數據,脫貧考核不能拘泥於數字。

  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我們集全社會力量開啟脫貧事業。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以來,脫貧攻堅的力度和速度都在加大。脫貧攻堅事業經過了不同的歷史時期,經過了不同發展階段,我們對脫貧攻堅的認識也在不斷深化。由於歷史和地理的原因,前些年我國確定了15個連片特困地區,作為脫貧攻堅的主戰場。這幾年,根據脫貧攻堅的進程,我們貫徹精准扶貧的政策思路,向深度貧困進軍,明確了“三區三州”是全國的深度貧困地區。精准扶貧的一個重要目標就是盯住深度貧困地區,多方用力,保證這些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取得預期成效。

  無論是連片貧困地區,還是東部經濟相對發達地區,脫貧攻堅都取得了巨大成就。在脫貧攻堅收官之年,怎樣衡量脫貧成效,如何做到小康路上一個不掉隊,需要一整套評價標準。因為脫貧在每個地方的重點內容不同,衡量脫貧成效也不能簡單地用一把尺子、一套數據來完成。

  在集中連片貧困地區,從基礎設施到公共服務,從村容村貌到貧困戶增收,這些年來脫貧工作幾乎是地區發展最重要的工作。脫貧攻堅的成效直接體現在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整體水平的提高。脫貧攻堅改善了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條件。在這些地方,可以說每一個村落裡都能看到脫貧攻堅帶來的變化。這些地方因為歷史和地理原因,發展的條件還比較脆弱。衡量這些地方的發展成效,既要看到整體變化和基礎條件的改善,也要具體落實到戶,仔細分析每一個貧困戶的收入情況。我們一方面要看到“兩不愁三保障”的“達標率”,另一方面也要充分考慮貧困戶脫貧的鞏固程度,防止返貧。

  在東南部一些經濟相對發達的地區,貧困的分布是分散的,人們叫作“插花式貧困”或者“邊角扶貧”。這些地區的脫貧攻堅任務看上去是“插花式”的,實際上要解決的是社會經濟發展不充分、不平衡的問題,要消滅各個角落的貧困,不讓一個人掉隊,提高整個社會發展水平。衡量東部相對發達地區的脫貧成效,就不能簡單地以一個收入數據或者僅僅是做一個“兩不愁三保障”的“算法”,折算成經濟數據來對比。對這些地方的脫貧成效,要看到“最低的那一個”,看到發生在角落裡的變化,著眼於經濟社會的充分發展和平衡發展。

  如果我們僅僅是盯住數據,把考核工作簡單化為“數據”達標,忽視了扶貧工作的地區性差異,難免不是刻舟求劍。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魏永剛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