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農村娃,上堂傳統文化直播課
http://www.crntt.hk   2018-06-27 16:47:46
  中評社北京6月27日電/伴隨著經典琵琶古曲《陽春白雪》的響起,中央民族樂團琵琶演奏家於源春的音樂課開始了。雖然課堂現場沒有學生,但在直播平台的另一邊,卻是湖南、貴州、山西、陝西、甘肅、河北、黑龍江、廣西、雲南等9個省份22所學校的孩子們。

  時而清脆悅耳,時而圓潤婉轉的琵琶聲,讓許多村裡娃娃驚嘆不已。“這首曲子是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就已成型的古老樂曲,它描繪的是春天欣欣向榮、萬物知春的蓬勃景象。”於源春從琵琶曲名講到琵琶的歷史演變,再到琵琶的典故傳說,為鄉村孩子展現出琵琶背後豐富的傳統文化內涵。

  課程結束之後,孩子們還通過直播平台與於源春進行互動:“於老師,琵琶好學嗎?”“彈琴手指會不會疼?”“您學琵琶的時候有沒有想過放棄?”……於源春都一一回答。“這些孩子雖然還不能系統地學習琵琶彈奏,一節直播課或許也只是蜻蜓點水,但我相信音樂帶來的美的感受,能夠打開孩子們了解傳統文化的大門,能夠在鄉村孩子的心中種下希望。”於源春說。

  這堂音樂課是“給鄉村孩子的最美傳統文化課”大型扶貧公益活動中的一場。該活動由北京師範大學經典教育研究中心、北京市教育學院傳統文化教育研究所、陌陌科技等機構聯合發起。據悉,活動將邀請包括書法、民樂、戲曲、節俗等各領域的專家,打造一系列以傳統文化為主題的直播課程。

  近年來,隨著中央和地方財政對教育扶貧投入的不斷增加,貧困鄉村的學校校舍、教學設備、網絡條件越來越好,這無疑為網絡直播課的實現奠定了硬件基礎。數據顯示,目前全國已有90%的中小學實現網絡接入,85%的學校擁有多媒體教室,國家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台實現了23個省級平台的互聯互通,教育資源公共服務體系框架基本形成,農村學生也和城市學生一樣,可以通過互聯網了解外面的世界。

  互聯網已然成為助力教育公平、促進教育均衡發展的重要力量。“如今學校裡每個班級都建成了多媒體教室,都有了‘班班通’,但優質的專業課程和優質的師資力量還是較為缺乏。尤其是在文化藝術等領域,網絡授課的運用還不多,形式也還比較局限。” 貴州省平塘縣平舟鎮實驗小校副校長令狐昌和說。

  讓傳統文化走進校園,讓鄉村裡的孩子們也能體驗藝術之美,是當下實現教育公平的基本要求,也是美育的難點所在。在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於全面加強和改進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中,“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擴大優質美育教育資源覆蓋面”是重要的一條。意見提出,要加快推進邊遠貧困地區小學教學點數字教育資源全覆蓋,支持和輔導教師用好多媒體遠程教學設備,將優質美育資源輸送到偏遠農村學校。

  “一根網線、一個攝像頭、一台多媒體機,網絡直播的普惠形式,讓貧困鄉村的孩子們在感受文化之美、了解文化知識的同時,也增強了國家認同、民族認同與文化認同。”武漢大學教育科學研究院副教授陳聞晉表示,如何在體驗性、感受性課程之後,更為全面系統地將傳統文化植根孩子心中,是下一步仍需積極探索的。

  在農村邊遠地區的學校上好傳統文化課,最重要的還是解決師資問題。教育部體育衛生與藝術教育司負責人表示,在傳統授課上,應繼續推進特崗教師計劃,並在更大程度上向音體美教師傾斜,同時鼓勵文藝工作者、文藝志願者開展課外輔導;在網絡授課上,要調動起社會各方面積極性,聯合建設美育資源的網絡平台,開發更多優質數字教育資源,努力讓每個孩子都能享有高質量的傳統文化教育。

  (來源:《人民日報》)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