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經濟透視/全球通脹有望下行
http://www.crntt.hk   2023-01-07 15:01:39
 

  推高通脹的兩大主因能源和糧食價格,未來仍面臨一定不確定性。

  一是國際關係及地緣政治局勢複雜多變。烏克蘭危機已經走入了一個新的階段,影響的持續性超預期。隨著年底歐洲對俄的新一輪制裁措施陸續落地,俄羅斯對歐洲能源斷供風險上升,歐洲能源危機可能加劇。

  二是能源的全球供需格局正在重塑,油組+(OPEC+)對油價穩定在每桶90美元左右的訴求較強,且不排除未來進一步減產的可能性。

  三是極端氣候對能源供給、糧食生產及供應鏈穩定的衝擊不斷,同時可能使能源需求超季節性。

  四是全球貿易保護主義加劇,能源、化肥和食品的進口成本上升。WTO(世界貿易組織)在11月的《貿易檢測報告》中指出,2022年5月中旬至10月中旬期間,G20經濟體出台的出口限制增多,尤其是在食品和化肥方面。聯合國糧農組織FAO預測2022年全球糧食進口成本將比2021年增長10%。因俄烏衝突持續,黑海糧食協議前景仍存變數,2023年全球食品短缺情況可能惡化,從而再度推高食品價格。

  2022年下半年以來,隨著供應鏈瓶頸的改善和供需關係的平衡,能源和食品價格上漲動能減弱、價格中樞震蕩回落,帶動相關通脹指標降溫。在此過程中,核心通脹逐漸接棒能源和食品,開始成為驅動全球通脹的主導因素。2021年以來,隨著疫情形勢好轉、刺激政策發力,世界經濟明顯復甦,各國剔除食品和能源的核心通脹調轉向上。叠加2020年低基數影響,主要發達經濟體的核心CPI同比紛紛突破2%,並持續向上攀升,至今仍未有見頂。在能源價格傳導、供應鏈成本壓力和勞動力市場緊張等因素作用下,全球核心通脹表現出較高黏性。相比之下,中國經濟活動的降溫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核心通脹。

  核心通脹黏性的最大來源是勞動力供需錯配所帶來的工資持續上漲壓力。隨著全球人口老齡化和勞動力短缺問題加劇,勞動力成本不斷上升已經成為長期趨勢。新冠疫情對勞動力市場的結構性影響超預期。從需求端看,疫後商品消費快速復甦,而服務業修復相對滯後,且受疫情反復影響恢復速度緩慢。從供給端看,各國疫情期間採取的大幅財政刺激政策降低了很多勞動力,尤其是低收入群體回歸就業市場的意願,企業被迫加薪招人。再加上部分高年齡及受長期後遺症影響的人群永遠退出勞動力市場,造成勞動參與率復甦後勁不足,供給缺口長期難以填補。這又可能進一步阻礙生產力和經濟增長,導致單位勞動成本持續上升,增加工資─通脹螺旋上升風險。OECD(經合組織)整體勞動參與率已經接近疫情前水平,恢復速度開始放緩,而失業率持續走低,單位勞動力成本增速不斷攀升,反映勞動力市場供需仍然偏緊,短期內改善程度有限。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