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胡穎廉:藥品集采妥善處理三對關係
http://www.crntt.hk   2022-01-17 11:46:57
  中評社北京1月17日電/據中國經濟網評論,近年來,國家不斷推進藥品和高值醫用耗材集中帶量採購改革,截至2021年底累計節約醫保和患者支出2600億元。今年1月10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常態化制度化開展藥品和高值醫用耗材集中帶量採購,進一步降低患者用藥負擔。這是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在醫療保障中的具體體現。主要體現在政府和市場、中央和地方、審批和監管三對關係的妥善處理上。

  第一,“有為政府”和“有效市場”相結合。與傳統藥價管理和藥品招采相比,藥品帶量集采進步的本質在於,用市場機制有效擠壓醫藥價格虛高。醫藥企業對藥品生產占有天然的信息優勢,特別是研發、工藝、投料、質控等決定生產成本的複雜因素,往往只有企業自己知道,以至於現實中存在某些“天價藥”或“藥價虛高”亂象。

  隨著藥品市場競爭充分,各方面信息要素將越來越透明。在這種背景下,藥品集采實際上是換了一種思路發現真實生產成本。也就是政府用保障市場份額的可信承諾,激勵企業主動披露信息,從而變“我問你”為“你主動說”。此時企業利潤水平看起來是降低了,但還是有利可圖,因為買賣雙方遵守的是市場規則。更為重要的是,企業在巨大市場份額的賦能下,可以省去很多與生產本身、藥品質量無關的成本,比如渠道費,以及不必要的醫藥學術推廣費用。從這個意義上說,降價降的是虛高的藥品價格,而不是企業的合法合理利益。可見,在這一過程中,既有政府的“有作為”,也有市場的“有效率”,是政府在尊重市場規律的基礎上採取的戰略性舉措。其結果是在民生保障與高質量發展之間實現了更好均衡。

  第二,發揮中央和地方兩個積極性。中央和地方的總體政策目標當然是一致的,但由於地區間差異大,所以地方政策執行具有合理化調整的空間。當前我國醫療保障體系尚未實現全國統籌,各地經濟發展水平、疾病譜系、民眾健康素養也差異較大。因此,需要妥善處理藥品集采的中央和地方關係,充分調動兩個積極性。

  之前的藥品集采由國家醫保局牽頭,各省份也發起一系列聯盟“拼團”採購,成效不錯。從實踐看,部分藥品耗材歷經省際聯盟“砍價”後,價格進一步低於國家集中帶量採購價格。與此同時,省級集采率先把中成藥納入集采範圍,實現藥品採購主體全覆蓋、品種全覆蓋。此次國務院常務會議明確,以慢性病、常見病為重點,繼續推進國家層面藥品集采,各地對國家集采外藥品開展省級或跨省聯盟採購;對於群眾關注的骨科耗材、藥物球囊、種植牙等,分別在國家和省級層面開展集采。這就從政策層面肯定了地方的試點和創新,賦能具有屬地管理職責的地方,更為精准地統籌公眾健康、醫保工作、醫療衛生事業以及醫藥產業發展之間的關係。

  第三,簡政放權不忘加強監管。藥品集采給醫藥企業帶來的直接結果是,需要打交道的政府部門和醫療機構少了。進一步而言,擠壓醫藥價格虛高對供需雙方而言都是一種“如釋重負”。在此基礎上,企業可以將更多精力投入到產品研發、提高質量上,回歸市場主體的本色。這也是簡政放權的題中應有之義,可助力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需要注意的是,國務院常務會議還強調加強監管,確保中選產品降價不降質。這回應了一些人對於藥品集采可持續性的擔憂,是一種務實、積極的態度。總之,“藥價虛高”不合理更不可持續,藥品集采後的降價是合理的回歸,與其把降價和降質聯繫在一起,還不如思考處於合理價格段的藥品如何進一步提質。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