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求知”與“求懶”的博弈
http://www.crntt.hk   2021-12-15 14:39:39
  中評社北京12月15日電/紅網評論,近日,教育部辦公廳印發通知,對於提供和傳播“拍照搜題”等惰化學生思維能力、影響學生獨立思考、違背教育教學規律的不良學習方法的作業 App,暫時下線。“拍照搜題”APP的走紅的背後,是“求知”與“求懶”的雙重需求,下架能否帶來預期效果還得看後續發展。(12月13日 《人民日報》)

  搜題可能是學生“求知”。筆者讀初中時,遇到不會的數學題經常通過百度進行搜索。逐個敲字雖然繁瑣,但解答了心中的疑惑也很有收獲。但有時遇到一些難以處理的數學符號,搜索一道題目的時間也會變得更久,同時“亂碼”常常讓筆者看題目解析如看天書。而隨著技術發展,“拍照搜題”APP的到來,讓搜索更加簡便,整潔的排版也讓理解變得更加容易。據CNNIC第48次報告,截至2021年6月,我國網民規模達10.11億,互聯網普及率達71.6%。這也意味著偏遠山區的孩子,只要有手機就可以讓教育觸手可及,這對“求知”的學生而言是件好事。

  同時,搜題也可能是學生“求懶”。正如教育部所擔憂的,“拍照搜題”APP讓學生獲取答案更容易了。本來絞盡腦汁也想不出來的題目瞬間就有了參考答案,失去了自我獨立思考的過程,課堂上學生可能就不會專注聽老師的講解。此外,據媒體報道,“拍題神器”平均準確率不足60%,即便僅作為參考,其價值也存疑。今年,“拍照搜題”APP甚至還捲入了高考之中,可見其監管也有一定缺位。如今,各方資本紛紛湧入在線教育的市場,越是宣傳高效的學習方式越有可能助長學生的惰性思維,教育部的這盆冷水潑的可謂恰當其時。

  事實上,除了學生,家長和老師都有使用“拍照搜題”APP的需求。筆者經常在朋友圈看到畢業於985高校的博士吐槽八年級的題目太難,“輔導娃不容易”。博士尚且如此,試問又有多少家長可以無障礙的輔導孩子中學作業呢?教育雖然聽上去更多是學校的事,教育部也發文明確老師不得讓家長代批作業,但只要考試還在,所有家長便都不敢懈怠。此外,就檢查作業而言,“拍照搜題”APP也能為家長和老師帶來一定程度的減負。例如小學階段經常進行口算訓練,APP可以實現拍照檢查對錯,降低了老師機械勞動的時間,可以讓其投入更加富有創造性的工作。

  教育部通知中指出,APP整改到位並經省級教育行政部門審核後,方可恢復備案;未通過審核的,撤銷備案。這說明國家並沒有直接否定這類APP的價值,達到整改要求後仍可使用。對於“求懶”的學生,APP或許可以設置一個信用評估系統,對使用者“求知”還是“求懶”做一個判斷,根據後台數據分析給予不同學生不同的搜題次數,給不同信度的學生不同的權限。例如信度高的學生可以直接看文字解析,信度低的學生只能看視頻解析等。此外,APP或許可以設置先上傳自己思考過程再查看參考答案的功能。最後,老師也可以多布置一些探究性的作業,鍛煉學生思維,避免學生“求懶”。

  教育改革不能一蹴而就,難免有隱痛。但我們相信在社會的各方監督下,“拍照搜題”APP會整改得越來越好,多方合力我們一定會沐浴在更加和煦的教育春風中,讓我們共同期待那一天的到來。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