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楊奇達析科技戰 台積電會在美中之間作平衡
http://www.crntt.hk   2021-04-24 00:28:52
高雄科技大學半導體學系副教授、系主任楊奇達。(中評社 高易伸攝)
  中評社高雄4月24日電(記者 高易伸)台積電將赴美國亞利桑那州設廠牽動半導體供應鏈佈局,台灣大學副校長湯明哲日前受訪推測,美國Intel在7奈米晶圓製造上落後台積電,因此美國政府轉向台積電協助赴美設廠,且下一步就是要台積電進行技術轉移。對此,高雄科技大學半導體工程學系副教授、系主任楊奇達接受中評社專訪表示,若台積電最高階技術移轉出去,在全球的地位將不再唯一與重要,台灣在前瞻科技的潮流也將逐漸消退。

  楊奇達也說,他相信台灣政府知道目前台積電對美中科技大戰的影響,台積電最先進的製程還是會根留台灣,不會輕易做出技術轉移美國的決定,同時也會在美中之間作出平衡。

  楊奇達,1971年生,台灣高雄人,中山大學電機工程學系碩士、清華大學電子工程研究所博士。研究領域包括半導體材料元件製程;半導體材料電性光性化性量測與分析;感測元件、材料、模組與應用(光波導模組、光纖模組、光感測應用(紫外光光感測器、紅外線光感測器等)及光電半導體元件系統設計與應用等。現為高雄大學半導體工程學系主任、副教授。

  在決定赴美國投資後,台積電22日舉行臨時董事會,通過斥資28.87億美元,擴充南京廠產能,並切入7年來未曾擴建的28奈米製程,規畫新增4萬片產能,今年下半年開始量產,2023年中達到4萬片全產目標。
   
  楊奇達認為,以台積電歷年進行的全球投資佈局可看出“最先進的技術絕對根留台灣”。縱使台積電赴美設廠投資,兩年後完工的5奈米製程,也已是次世代技術。他認為台積電沒那麼傻,更不會自毀根基,把最先進技術轉讓出去,縱使對象是美國或Intel。
  
  台積電赴美設廠,是否牽動台灣產業聚落遷徙?

  楊奇達表示,目前台積電確實在尋找相關人才赴美設廠、常駐,且很多條件都已談好,例如赴美3年可申請綠卡等。但台積電選在亞利桑那州落腳,主要還是配合美國政策,但他認為台積電赴美設廠後,5奈米晶片製造的成本將比在台灣製造來的更高,其中差異便在美國與台灣的企業文化、工程師上班工時、配合度、責任心與榮譽感等,這些都不比在台灣來的強烈。

  楊奇達說,台積電在台灣的人才運用、設備供應或維修皆是24小時待命服務、是隨傳隨到的。工程師一天工作12小時只是“基本”,六日加班或待命是“常態”。但美國工程師有辦法像台灣人力如此拼命、負責或深具榮譽感?恐怕都是成本與效能上的變數。

  至於台積電赴美是否遷動台灣科技產業聚落變化?

  楊奇達說,台積電赴美設廠,本身就會吸引上下游或周邊廠商跟進,至於是否影響台灣科技產業或聚落外移、或降低競爭力,他倒是覺得還好。對其他仰賴台積電的企業而言,這項投資的獲利應是可預期的,況且台積電會把最先進的製程留在台灣,不會有掏空的問題。當然台灣政府如何出手管理或給予支援,也相當重要。
  
  怎看台積電未來的技術與突破?

  楊奇達說,目前台積電已突破7奈米、5奈米及3奈米技術,接下來的2奈米製程“將挑戰物理學的極限”,因此台積電的未來不僅需要工程師,更需要投入材料、化學與量子物理的科學家。

  楊奇達表示,台積電在自製的“浸潤式光刻機”讓台積電的技術突破至另外一個層次,就是台積電的成功源自於團隊在技術卡關時,如何能從物理最基礎的原理中尋找突破點,把非常複雜的設備,一關關、一條條地去進行處理。在半導體的領域中,所有的開發並不能違反或跳脫最基本的物理原理,只是如何從最基本的原理中再去找到到突破點,就考驗團隊的技術人才在解決問題與應變的能力。

  楊奇達表示,台積電在林本堅前研發副總帶隊下與ASML共同完成開發全球第一台浸潤式微影機台,讓台積電的技術提升至另一個層次;而超越Intel的技術大約是從17、18年投入數量極為龐大晶圓測試EUV技術後開始突破,現在,連美國、韓國都望其項背。既然台積電被譽為“護國神山”,那就表示台積電會跟台灣站在一起,一切發展也要以台灣得利益為最大利益。台灣政府應該做好把關,輔導台積電保持技術領先及不可或缺的唯一。 


【 第1頁 第2頁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