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客觀要求 |
中評社北京3月11日電/“十四五”規劃綱要草案提出,“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當前,在國際環境日趨複雜、不穩定性不確定性明顯增加的大背景下,中國實行高水平對外開放,堅持實施更大範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的對外開放,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客觀要求,是發揮中國14億人口大市場優勢推動全球自由貿易進程、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的重大舉措。
經濟參考報發表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文章表示,把擴大內需作為推進高水平開放的基本導向。進入發展新階段,中國對外開放的環境、條件都有新的變化,高水平開放呈現歷史性新特點,擴大內需在引領高水平開放中的基本導向作用全面凸顯。一方面,14億人口的內需大市場成為推進高水平開放的獨特優勢和基本條件。另一方面,隨著中國經濟融入世界,內需潛力的釋放需要以更高水平開放融入國際經濟循環。就是說,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絕不是封閉的國內循環,而是應對複雜多變國內外環境實行的戰略轉型;絕不是短期舉措,而是與中國經濟轉型升級趨勢相適應的中長期發展戰略。以擴大內需為基本導向的高水平開放,就是要實現內外市場聯通、要素資源共享,就是要構建更加開放的國內國際雙循環。
文章提出,以制度型開放與制度性變革全面激發市場活力。進入新發展階段,釋放14億人消費潛力的重點是服務型消費,關鍵是擴大服務業市場開放和加快服務貿易發展。從經濟全球化趨勢看,服務貿易已經成為全球自由貿易的焦點。從中國經濟發展趨勢看,服務貿易開始成為經濟轉型升級的重點。特別是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產業結構升級對研發、設計等生產性服務業領域貿易的需求日益提升;消費結構升級、城鄉結構升級對教育、醫療、健康、旅遊、文化、信息等生活性服務業領域貿易的需求日益提升。適應經濟全球化大趨勢與國內經濟轉型升級的需求,協同推進強大國內市場和貿易強國建設,關鍵是加快服務業市場開放進程與提高服務貿易發展水平。
以制度型開放促進制度型變革。開放是最大改革,制度性變革依賴於高水平制度型開放。推進規則、規制、標準、管理等制度型開放,是形成以服務貿易為重點高水平開放新格局的基本需求,並成為服務業領域制度性變革的重大任務。“十四五”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需要在服務業領域的制度型開放和制度性變革上實現重大突破。一方面,要推進服務貿易領域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更大程度與國際接軌。例如,率先在醫療健康、教育等社會需求較大的服務業領域引入國際先進管理標準。一方面,要實質性推動服務業領域市場對內對外開放進程,盡快打破服務業領域的各類市場壟斷與行政壟斷。由此,既為釋放民營企業的強大活力創造市場條件,又為外資企業拓展更大投資空間。
文章指出,高水平開放的中國已成為推動全球自由貿易進程的重要力量。中國的服務貿易發展,不僅適應國內服務型消費需求,而且將形成與各國、各地區合作共贏的巨大市場空間,成為多邊、雙邊自由貿易的重要引擎。深圳經濟特區、海南自由貿易港、自由貿易試驗區、粵港澳大灣區等,是中國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的“試驗田”,肩負著服務貿易和服務業市場開放的歷史使命。要賦予其更大改革開放自主權,率先對標國際高水平經貿規則,加大在市場准入、管理標準、透明度、知識產權保護、監管規則等重要領域的先行先試和壓力測試。
中國堅持推進以擴大內需為導向的高水平開放,不僅能夠有效釋放超大規模市場潛力,而且有利於全球共享14億人的大市場;不僅有利於推動中國實現高質量發展,也將對疫情衝擊下的世界經濟復甦產生重要影響;不僅有利於中國以高水平開放促進深層次市場化改革,而且有利於全球分享中國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紅利。中國堅定不移全面擴大開放,堅定不移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堅定不移推進全球自由貿易進程,堅定不移地參與全球經濟治理變革,將為國際社會注入更多正能量。
|